古往今來,月餅作為闔家團圓歡聚喜慶的象徵,是中秋節必食之品。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中秋節吃月餅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於民族拜月的儀式。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人們亦有以月餅、各色水果等奉獻給月神的習俗。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宋代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此外,「月餅」名稱的首次記載也是在宋代,但這時月餅仍未普及。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