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片再獲殊榮 創意產業大有作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2]     我要評論

資深演員葉德嫻憑借在影片《桃姐》中的精湛表演,獲頒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大獎。本港電影在國際上屢獲殊榮,是對本土電影的肯定與鼓舞,《桃姐》一片更是以情取勝的低成本製作,凸顯本港電影產業不論在人才、創意方面仍具明顯優勢。當局應該充分把握香港電影業的優勢,從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出發,制訂、實施長遠而到位的計劃,協助電影業發展,讓其重現輝煌,再次成為帶動香港經濟、文化蓬勃的重要動力。

《桃姐》是繼去年《歲月神偷》榮獲柏林影展水晶熊獎後,本港在短期內於國際影壇上再取得佳績。與《歲月神偷》類似之處,《桃姐》同樣是講述本港普通市民的故事,反映的是地道香港特色和生活題材的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海外電影評判和觀眾的青睞,完全是靠電影真摯感人的情懷、演員細膩投入的演出。《桃姐》在威尼斯舉行首映禮,有外國記者感動落淚,影片結束時觀眾兩度起立鼓掌達10分鐘之久便是明證。

《桃姐》雖然是小成本製作,但是幕前幕後集中了葉德嫻、劉德華、許鞍華等本港最優秀的電影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們用心用情去合作演繹一部非主流的電影,使一部具有濃厚香港文化色彩的電影也能讓西方的觀眾產生共鳴,為之動容。相比之下,近年出現靠大灑金錢、以大明星堆砌的所謂華語「大片」,徒具譁眾取寵的形式,而缺乏電影最基本的情感靈魂,在國際電影獎項上鎩羽而歸在所難免。《桃姐》的獲獎再次為香港電影的人才和創意帶來曙光,香港的電影人仍大有作為。

60至80年代是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時代,本港的影片雄霸東南亞,與電影相關的行業也興旺發達。由於近年市場萎縮、競爭激烈,本港電影業開始走下坡,甚至被韓國、泰國等後來居上,佔據了本港相當大的影視市場份額。韓國、泰國的電影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與政府在政策、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關係密切,視之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藉以帶動本土旅遊、文化消費的振興。本港電影業曾經輝煌,也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政府應該充分利用電影業的固有優勢,積極在資金、人才等各方面作出長遠的政策傾斜和配套支持,讓香港的電影業重新煥發光彩,帶動創意產業的強力發展。

相關新聞
港片再獲殊榮 創意產業大有作為
美國應真正吸取「9.11」教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