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大規模的海外投資被視為「中國崛起」的新標誌。然而,海外投資規模的急劇擴大、資產份額的快速提升,也意味著海外投資風險的日益加大。
專家指出,利比亞撤僑再次提醒中國和中國企業,隨著中國經濟的輻射能力越來越廣泛,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愈加密切,中國要學會跨國投資的風險管理,提高海外經濟利益保護能力,建立健全國家風險預警應急機制。
專家倡建預警應急機制
近年來,伴隨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在海外面臨的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財務風險都日益突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國際關係研究室主任張曉東研究員向本報指出,一方面,中國政府應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和方法,與世界各國開展經貿合作,其中包括改善保險、金融服務措施等。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要加強前期調研,加強對投資安全的風險評估,絕不能一窩蜂似地盲目前往一國投資,要防患於未然。
張曉東說,中國在利撤僑規模很大,假設蘇丹、尼日利亞等也都發生大的危機,那麼撤僑將會是多大的投入?所以未來中國政府和企業還應在後續的防患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思考,不能只考慮獲利問題,而把其它一些原則靠後放。
博聯社總裁、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見圖) 向本報指出,為避免風險,中國企業在進入當地前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了解當地習俗,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系統管理等,並且通過政府引導,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同時加強領事館同當地政府的溝通,密切關注局勢變化,從而做好應對措施。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建議,國家應強化應急能力的建設,重視區域特點,區別不同行業,劃分層次級別,建立健全國家風險預警應急機制。而投資非洲的企業則應建立危機管理機制和應對方案,並及時採用風險管理和保險解決方案來應對各種突發因素,減少可能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