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香港書展上,于丹倍受書迷追捧。
記者:香港是一個充滿了「矛盾」與「碰撞」的多元文化城市,您怎樣看待香港的這種多元文化?
于丹:首先,我非常喜歡香港,正因為這種多元文化,香港才顯得既有活力,又能不斷給世人驚喜。香港有地道的中式旗袍店、茶樓、琴房,有熱鬧的嬉皮士酒吧和搖滾樂酒吧。這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
在香港的茶餐廳吃早茶,可能左邊一桌說著粵語,右邊一桌說著英語,而中間一桌則說著普通話,狹小的茶餐廳裡雜糅著的語言就是香港文化的形態。這裡既有本土居民,又有在殖民文化影響下成長的「新市民」,還有一些內地移民。在嶺南文化、殖民文化和大中華圈的現代文化下,香港「來去自如」、「伸縮有度」,這就是獨特的香港文化,香港也因此而充滿魅力。
記者:在您看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會不會在這種多元文化的發展中慢慢淡化,甚至逐漸被取代?
于丹:我不認為我們一定要拿著四書五經去「橫掃」香港的英文,也不必丟下手中的咖啡去呷一口烏龍茶。香港是一個有氣量、有包容、有融合的城市,它懂得尊重人們的多元選擇。每一種文化在香港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長久形成的文化氛圍已經變成了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種文而化之的生活態度,或許香港本身就適合「雜糅」的多元文化。
記者:您怎樣看待此前一些香港媒體對您的「國學超女」的評價?
于丹:在這個「速食時代」,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大學教師一夜間變成了國學「符號」,或許因為我出現的太快,就成了「國學超女」。雖然能夠理解這種評價,但是我對今後的發展還是有著自己的定位和規劃。碩士時,我學習的是中國文化,博士時,我學習的是大眾傳播,我會堅持以大眾傳播的規律,去激活中國文化的基因。國學為體,傳播為用,體用結合才能架起傳播內容的立體結構,將國學研究的系統思維,轉化為易於大眾接受的視聽思維。我也在有意識地運用人際傳播策略,將傳統文化以現代化的方式呈現,推動傳統文化的普及。
我很喜歡北宋張載的一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容做事,並非立竿見影。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十年、二十年後,當別人看見了你的堅持,「超女」的頭銜可能就自然而然地被摘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