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白林淼
擁有萬億民資的溫州目前已進入全民參與信貸的資本傳銷時代。曾經所向披靡的溫州人,在其神話的背後,我們卻發現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炒樓、炒煤、炒棉花……多數的盈利背後總離不開一個「炒」字,而其真正的含義就是傳銷—資本傳銷。
在溫州,民間借貸既是民營經濟崛起的引擎,也是「炒團」發家的基礎。然而,正是資本傳銷的高利衝昏了多數溫州實業者,他們對於資本運作的膜拜好似吸食毒品,邁出一步後再也不願退回以前。於是,資本傳銷的浮躁在溫州全城蔓延,而曾經令當地人引以為豪的實業卻相繼沒落和出現空心化。
縱觀溫州曾經擁有的幾大支柱產業:打火機、燈具、眼鏡和服裝鞋帽等製造業,溫州金屬打火機製造全球領先,而現在7成打火機行業企業關停,留給業者聲聲歎息;溫州燈具早年就轉移至中山古鎮,曾享譽全國的溫州東方燈具市場交易量鮮有增長;佔據全球太陽鏡生產四分之一的溫州眼鏡,目前最大企業已經倒閉且老闆出逃;作為溫州製造業中的金字招牌製鞋業,近期亦頻頻傳出企業倒閉和老闆跳樓的消息,令業界敏感的神經緊繃。所幸此事已引起地方及包括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內的中央高層關注,溫州政府亦有系列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