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談:為何中國拿不到諾貝爾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30]     我要評論

范 舉

 九月二十三日,八十一歲高齡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在美國紐約領取了國際醫學界著名的醫學臨床獎——「拉斯克獎」。但她可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提名,理由是她的論文被世界各國引用得太少了。

 拉斯克獎相當於美國頒發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大獎,中國科學家發現了對瘧疾有神奇治療功效的青蒿素,把全世界瘧疾的病人發病人數五億人,減少了一半,挽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

 長期以來,西醫並不認為中醫藥具有科學性,青蒿素發現已數十年,但西方仍然不認為中國這個發明具有很高的科學水平。

 青蒿素的發現,同我國的「523」專案科學計劃有巨大的關係,文革時期這個計劃是保密的。它涉及了我國的氫彈、原子彈、人造衛星計劃和一系列尖端科研,當時採取了集體攻關的方法,不重視論文,也不重視個人成果,所有學術報告都用集體的名義發表。

 抗瘧藥與國防的力量很有關係。當時越南戰爭正在進行,在越南的美軍因為染上了瘧疾,有幾十萬兵員被迫退役,嚴重地影響了美軍的戰鬥力。美國不惜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篩選出二十多萬種化合物,最終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藥。

 當時,中國政府決心要找到一種特效藥。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屠呦呦、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國橋、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李英等一大批人參與其中。屠呦呦加入的是中醫藥協作組,她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一同查閱歷代醫藥記載,挑選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抗瘧疾藥方,並實驗這些藥方的效果。

 青蒿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南北方都很常見,屠呦呦在中醫古籍中發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之章節,知道只能生絞取汁,受到啟發,認為溫度高可能對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響而影響療效,便改動乙醇提取的方案,改為用沸點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的方案。一九七一年十月四日,經歷了多次失敗後,在實驗室裡,終於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百分之百的抑制率。在非洲,由屠呦呦主持研發的新一代抗瘧藥雙氫青蒿素(商品名「科泰新」),廣泛用於抗瘧治療,被譽為「神藥」。有人甚至將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起名叫「科泰新」。西方的抗瘧藥售價很貴,所以,救回了非洲幾百萬人的人命的藥物,就是中國的「科泰新」。

 西方人說,外國的科學家根本就不認識屠呦呦,中國人強調集體主義,她寂寂無聞,但是,諾貝爾獎一定要頒給個人,而且是西方先進國家的科學家也要引用她的論文達到兩千次以上,才夠資格拿諾獎。

相關新聞
藝術可穿不是穿 新西蘭「藝裳奇幻世界」 (圖)
藝裳奇幻世界 (圖)
千千萬萬個我─《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 (圖)
活動推介:香港管弦樂團 巨星匯:冰鳥.火鳥
活動推介:香港話劇團《盛勢》
活動推介:《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DJ幽靈:在拼貼中重生 (圖)
DJ幽靈《一個國家的重生》亞洲首演兩場 (圖)
研討會:從《一個國家的誕生/重生》看美國政治、社會與電影文化 (圖)
大師班及DJ示範
銀幕短打:羅維明的「幻想」製作
港產片:金像獎美指雷楚雄「香港電影美術全接觸」 (圖)
畫里畫外:在巴黎造訪「莎士比亞與友人」 (圖)
百家廊:金秋十月到濟南 (圖)
翠袖乾坤:分裂的歲月
古今談:為何中國拿不到諾貝爾獎?
琴台客聚:波士頓某日記:浮生難耐
生活語絲:酒店和雞飯
一網打盡:善要人知
記憶後書:挪亞方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