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英雄後人一生坎坷 使命感從未消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溫國傑收集的和祖父溫生才有關的資料。本報記者 趙鵬飛攝

 這位為先人的英勇而倍感自豪的老人,身世卻讓人唏噓不已。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派胡漢文、廖仲愷把溫國傑的伯父溫毅達和父親溫克明從梅縣接到廣州。溫毅達年紀較大,被安排去造幣廠工作,後來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回國後復員到河南國營農場;溫克明年紀尚輕,被安排到陸軍士學堂、保定軍校就讀,後擔任粵軍司令許崇智的副官。二人先後在抗日和抗戰時期分別病逝。溫國傑的母親,是個尋常的家庭婦女,去世得很早。溫國傑年僅8歲就成了孤兒。他先後被送進難童收容所,汪精衛女兒辦的嶺南公校和教會孤兒院,在這三個孤兒院度過了他童年、少年時期的9年光陰。

 「爺爺有一張戎裝照片,我一直隨身帶著,這是我是英雄後人的明證。」溫國傑對記者說,他從小就知道自己是烈士遺屬,也領著國民政府每月給的100元撫恤金,但當時時局紊亂,並不敢輕易對人言。溫國傑悶不吭聲地活到50年代,才對人提及自己的身份。直到那時,他也才拿到了自己烈士遺屬證;溫國傑那張常年不離左右的溫生才舊照,在80年代捐獻給了廣東博物館。

 溫國傑雖說是烈士後人,但並沒有受到政府多少關顧,女兒早早下崗,兒子在廣州白雲技術學院擔任老師,家境清貧。但他弘揚先人精神的責任感從未消退。他多年來堅持在黃花崗烈士陵園為中學生義務講解這段歷史,當他攤開多年來積累的一厚摞史料﹔當他對記者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自己的核心事業時,任何人都能看出他的至誠。

相關新聞
黃花後人今安在?系列五之一 (2011-10-08) (圖)
黃花崗講史廿載 不使先烈湮草間 (2011-10-08) (圖)
生者接力建陵園 (2011-10-08) (圖)
黃花崗起義u沉:明知不可為 以血喚覺醒 (2011-10-08)
英雄後人一生坎坷 使命感從未消退 (2011-10-08) (圖)
本報專訪 潘潔:延續區域減排 細微粒納監察 (2011-10-03) (圖)
醫生:浮粒入肺可誘發冠心病 (2011-10-03) (圖)
粵港擬推跨境物料回收再用 (2011-10-03) (圖)
三地商聯動 保護白海豚 (2011-10-03) (圖)
史上最大太空實驗 華科學家保駕 (2011-10-01) (圖)
新型熱管大幅提升太陽能利用率 (2011-10-01) (圖)
貼近大師:文藝宅男 時尚科學家 (2011-10-01) (圖)
話你知:阿爾法磁譜儀計劃探索暗物質 (2011-10-01)
張春賢全力治疆:發展穩定並重 推進建疆偉業 (2011-10-01) (圖)
改善民生 年投入千四 億 (2011-10-01) (圖)
網絡問政 開啟民意互動時代 (2011-10-01) (圖)
亞歐博覽 首屆簽約額逾8千億 (2011-10-01) (圖)
對口援建 規模力度前所未有 (2011-10-01) (圖)
整飭吏治 培訓官員堅決反腐 (2011-10-01) (圖)
智能電網建設提速 中國技術領跑全球 (2011-09-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