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設計的本土性及國際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15]     我要評論

——張榮超(建築設計師)

問:甚麼原因驅使你去英國修讀建築設計?

答:我的中學時期是在蘇格蘭度過,修讀Arts and Science,在art and design方面成績特別好,碰巧那時開始認識建築設計,讓我學到不同的知識之外,更帶給我滿足感,令我產生了於當地修讀建築設計的念頭。

 

問:當地的文化如何影響建築設計?

答:那裡大部分的建築設計風格源於歐洲,比如作為建築設計代表的英國大師Norman Foster,他的建築手法及技巧運用亦受英國文化影響。最明顯的例子是,英國氣溫偏低,所以建築物較為著重其保溫隔熱效能,從而亦改良了隔音的技術,這些從地理因素及當地文化衍生出來的建築手法及技巧運用影響著建築設計界的每個人。

 

問:英國與香港的建築設計最大分別是甚麼?

答:歐洲盛行的零排放建築方法,在香港並不流行。

 

問:回港後,幫本地企業設計有沒有為你帶來文化衝擊?

答:有。因為中國文化比西方文化保守,在建築風格及物料應用上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到中西共融,例如在物料應用上會出現較多組合,要協調風水理念與空間運用等,文化衝擊是在所難免的。

 

問:你曾參與活化工程,當中怎樣去平衡現代美學和傳統文化?

答:在設計程序上,我會從西方思維邏輯出發,將空間運用、物料特性、科技及機電等知識融合歷史元素、本地文化等情感思維,將現代化與傳統融合起來。

 

問:你有沒有參加過一些全球性的設計比賽,如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比賽?可否分享一下參賽經驗?遞交作品有沒有甚麼要考慮的因素?

答:有。我一直支持香港設計師協會,因為其主辦的比賽已有多年歷史,除了得獎作品有相當水準及趣味性之外,對香港設計師而言亦是很大的鼓勵。 我篩選遞交的作品有兩個前提︰一是作品的質素,二是能否充分代表公司。

相關新聞
尋找「淘金者」 從設計大獎開始 (2011-10-15) (圖)
設計比賽的重要性 (2011-10-15) (圖)
設計的本土性及國際性 (2011-10-15)
好設計好在哪裡 (2011-10-15) (圖)
香港設計人才的出路 (2011-10-15)
14個故事14種感動 活在當下的藝術 (2011-10-13) (圖)
你選擇以甚麼媒介來表達「活在當下」這主題? (2011-10-13) (圖)
clozegarden(作品名稱:「come closer」) (2011-10-13) (圖)
鄧崇放(作品名稱:「酸 to love: SOUR」) (2011-10-13) (圖)
鄭穎熙(作品名稱:「別打擾我的甜甜夢」) (2011-10-13) (圖)
鄭怡泠(藍冷)(作品名稱:「緣」) (2011-10-13) (圖)
Kanki(芹琦)(作品名稱:「一個人的世界」) (2011-10-13) (圖)
盧家欣(作品名稱:「My Dear Bear」) (2011-10-13) (圖)
你希望帶給我們怎樣一種經過時間流逝所沉澱下的感動? (2011-10-13) (圖)
郭浩俊(作品名稱:「簡約」) (2011-10-13) (圖)
許蕾蕾(作品名稱:「蛻變Transformation」) (2011-10-13) (圖)
黎景花(作品名稱:「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2011-10-13) (圖)
Miki Chow(作品名稱:「ATTENTION!!」) (2011-10-13) (圖)
梁喜華(作品名稱:「冬日黃昏」) (2011-10-13) (圖)
曾錦江(作品名稱:「生命」) (2011-10-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