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玉樹大學時曾修讀通識科,當時未覺其重要性。直至他在社會工作後,才發覺通識有助理解複雜的問題,也可避免思想過於「狹窄」。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投身社會更覺課程重要 嶺大增核心課迎新學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徐思)在新學制下,大學為配合課程改革,均新增通識教育(Liberal Studies)。而以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為教學藍本的香港嶺南大學,在新制下亦會增設「核心課程」,增強學生邏輯思維、道德價值等通識元素。上世紀70年代,曾於香港接受4年制大學教育的嶺大校長陳玉樹指,當時曾修讀通識科,卻未察覺其重要性。直到他投身社會後,並晉身為院校領導層,才發覺通識有助理解複雜的問題,也可避免思想過於「狹窄」。
大學教育將越來越看重學生課堂以外的經驗。嶺大校長陳玉樹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新學制下,學生須參與「服務研習計劃」:各人畢業前須參與合共35小時的服務研習,如修讀會計的學生,可為非牟利機構制訂財務預算;學生亦可到鄰近地區(屯門或天水圍)參與社會服務。院校亦會提供5小時訓練課程,教授學生待人接物等技巧,培養學生對社會要有所承擔。
增聘20教授 招聘近完成
陳玉樹指,在新制下,嶺大仍會維持精簡的辦學策略,本科生學額將增加200個,至2,600個的上限。
此外,院校需增聘20多個教授,現階段已接近完成招聘。他續稱,要聘請人才,院校間的競爭很大,故院校薪酬亦需具備競爭力。
籌組核心課 難度屬最高
新學制即將上馬,陳玉樹指,籌備過程相當順利,而以籌組核心課程難度最高。他解釋,過往在3年制下,通識約佔9至12分;4年制下,通識範疇將增至33個學分,當中24個學分屬核心課程,包括:「邏輯與辯證思維」、「道德」、「香港社會」和「世界歷史與文明」,「學科取捨非常困難。有同事會問,為何選擇道德作必修科。學校需平衡博雅教育理念,經兩三年磋商才達共識,質量能夠取得平衡,實在非常難得。」
經歷籌備大學「3改4」的陳玉樹,曾於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修讀工商管理學士4年制課程,當時已有機會修讀通識科。不過,他坦言,當時並未察覺通識科的重要性,「記得當年需要修讀心理學、哲學等課程,十分多元化,但只是當作一般學科,不明白為何要修讀,亦不知道學科可是全人發展的關鍵」。
其後,他踏足社會工作,曾任多所大學管理層要職。陳玉樹坦言,此時才真正感受到通識科的重要性,「如當年沒有接觸通識,整體訓練會不太全面,個人發展除了需涉獵知識層面,亦需要了解周圍環境,才會對接觸的人和事有一定基礎,思想亦不會流於狹窄和單調,以至對事物有深入體會」。
另外,為配合院校國際化,陳玉樹表示,嶺大目前的內地與海外生比例為9:1,在新學制下,將增加約10%非本地生,並期望兩者比例會逐步拉近至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