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嶺南大學「快樂普查」指出,灣仔區是最快樂的社區,其次是大埔。而55歲至59歲的群組最快樂,快樂指數有7.72分;最不快樂的是21歲至24歲的「80後」,只有6.73分。不知道你屬於哪一群?
美國心理學家Martin E. Seligman發展正向心理學時,提出一條快樂方程式。他認為,快樂包括3部分:人與生俱來的情緒基調、環境和個人際遇,以及個人所控制的範圍,即是:你如何選擇做令自己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
Seligman指出,人與生俱來的情緒基調,以及個人所控制的範圍各佔40%。而環境和個人際遇只佔20%。換言之,我們可以選擇培養令自己快樂的習慣,讓自己做個快樂的人。很多研究快樂的正向心理學家指出,良好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快樂來源,如能維繫正面及良好的人際關係,可幫助我們保持愉快的情緒和快樂的心境。
須學習感恩 不跟人比較
首先,我們先要提醒自己學習感恩、知足。所謂「人比人、比死人」,如果我們只著眼於自己缺乏的東西,只會跌入負面情緒。如果我們學會知足,就可以學習避免與別人比較,這樣會讓自己快樂一點。
人際關係佳 做人更快樂
其次,如果我們能與他人保持良好關係,會為我們帶來滿足感。多與家人好好溝通,建立相互支持和分享,多了解對方想法,減低家人和朋友的衝突和誤會,亦可多花時間與家人及朋友相處,互相欣賞和感謝,可讓生活更有滿足感。
常寬恕別人 減怨恨憤怒
第三,常寬恕、懷著寬厚的心待人,自己會好過一點。我們生氣時,常常會想「這是對方的錯,他讓我很生氣」,可是一直這樣想,心裡只會充滿怨恨和憤怒。而且,我們生氣的對象,卻根本不會因此而受傷啊!能夠原諒別人,才是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呢!
助人過程中 產生滿足感
最後,助人也是幫助我們走向快樂之道。常言道:「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助人過程中,有助提升個人能力感,也可以學習把個人問題放下。以多角度看自己的困難,就會明白,即使我們遇上多大困難,仍然可以存有希望。同時,看到受助對象有所成長、難題得以解決,也會讓我們產生滿足感。
多培養令自己快樂的習慣,建立正面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即可以讓自己快樂一點,何樂而不為?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陳錦卿
查詢電話:2832 9700
網址:http://www.hkfws.org.hk
(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