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昨日警告,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正在增加。圖為早前在浙江舉行的首屆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警告,中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正在增加。其首次公佈針對中國金融部門的評估報告稱,如果信貸、房地產、匯率和收益曲線移動等風險同時發生,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體系可能面臨系統風險。IMF建議,中國應轉變政府角色,減少對金融機構放貸的行政干預,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表示,IMF報告中還存在個別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觀點。
昨日,IMF和世界銀行公佈首份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成果報告—《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和《中國金融部門評估報告》。IMF報告認為,中國銀行業的基本流動性指標仍然穩健,即使未來兩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增長3倍,達到6%左右,預計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不會跌至監管機構的最低要求之下。
若多重風險衝擊 銀行或遭巨虧
但報告認為,信貸快速擴張導致的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敞口導致金融脫媒日益增加、房地產價格下滑、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短期風險。同時中期脆弱性也在增加,可能會妨害金融體系為支持未來經濟增長而進行的必要調整。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菲特森表示,「儘管現有結構促成了高儲蓄和高流動性,但它也帶來了資本配置不當和產生泡沫的風險,特別是在房地產業。隨時間推移,這種扭曲的成本只會不斷上升,所以越早消除這種扭曲越好。」
報告稱,此前IMF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對中國最大的17家商業銀行進行壓力測試表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每下降1個百分點,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就至少上升1個百分點。而提高利率和樓價下跌30%等單個風險對中國銀行業僅會產生「有限的衝擊」,總體資本充足率因此下降不到0.25個百分點。
IMF提四建議 央行稱需結合實際
報告提出四方面改革建議。首先,擴大金融市場和服務的廣度,發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以促進銀行之間的健康競爭;第二,轉變政府角色,逐漸取消利用銀行體系實現政府廣泛政策目標的做法,而是允許銀行根據商業目標做出貸款決策;第三,擴大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將利率而不是行政措施,作為管理信貸擴張的主要工具;第四,改善金融基礎設施和法律框架,如加強支付和結算系統,增強消費者保護,擴大金融知識的普及。
對於IMF報告,中國央行發表公告稱,報告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評價和建議總體是富有建設性的,但存在個別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觀點,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體時間框架和優先順序等建議尚需結合中國實際深入研究。
中國央行表示,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已從直接手段轉為通過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發揮作用,人民銀行早已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管理,轉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市場化的間接調控手段引導商業銀行合理投放信貸。利率、匯率改革,在明確改革方向的同時,具體推進改革步驟時應根據中國實際情況保持靈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