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63歲的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專程到葉地拜訪葉公,孔子稱讚葉公治葉經驗為「近者悅,遠者來」。後來葉公在和孔子探討道德問題時產生了分歧,不久,孔子便離開了葉地。孔子的門人大為不滿。後來,一些儒士借用葉公喜歡畫龍的故事杜撰了「葉公好龍」的寓言,把葉公喻作偽君子。
最早記載「葉公好龍」的成語出自於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五》。漢武帝登基後實施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政策,正是在當時「獨尊儒術」的大政治氛圍下,西漢史學家劉向編造了「葉公好龍」的文章,尊孔貶葉為儒生們出一口惡氣,也表明儒家思想在當時社會的獨尊地位。
應葉氏呼籲 《辭海》修條目
2009年5月,第三屆世界葉氏宗親聯誼會上,葉尚志等葉氏後人強烈呼籲改變《辭海》「葉公好龍」條目。他們的建議得到了《辭海》社的認可,很快,同年6月就收到了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覆信,稱「在09版《辭海》增補了『諸梁』、『葉公子高』詞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