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根源在於經濟發展階段發生變化,導致經營環境發生變化。中國經濟多年高速發展,再加上「劉易斯拐點」的到來,經濟發展到了高成本階段,成本全面上升,中小企業利潤全面被攤薄,過去依靠低成本獲得高利潤的情況已經不存在。
張文魁指出,中小企業「短命」,一方面說明中小企業自我調整能力非常強,不能盈利了會很快退出,這是優點;另一方面,也說明經營非常不穩定,環境變化適應能力特別差。
政府須放寬准入限制
張文魁表示,面對困境,中小企業應該認識到,未來的路肯定是「三轉一退」:第一是轉移,第二是轉業,第三是轉型。轉移就是地域上的轉移,從過去沿海地區成本高的地區,向中西部成本低的地區轉移,甚至往國外轉移。轉業是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因為製造業現在很擁擠了,但是服務業在中國有很大的空缺。第三是轉型,對中小企業來說轉型不是做研發和做自主品牌,而是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製造的精度,使產品變得更耐用。此外,一批中小企業無法實現「三轉」,就要「一退」,主動退出市場,倒閉是被動的,退出是主動的。他說:「政府要給中小企業鬆綁,打破中小企業進入諸多行業的限制,減輕負擔,加大金融扶持的力度。」
外部法治環境待完善
張文魁表示,中國中小企業法律意識缺失問題長期存在,但是近年來,應該說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值得肯定。
著名律師靳學孔稱,從法律角度看,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抵禦風險能力低;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在食品安全等領域缺乏誠信經營也對企業發展不利,這類企業前途不被看好。另外,有的企業虛假註冊資金,從事虛假經營的事件也多有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