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於越南的升龍水上木偶團在今屆的「游藝亞洲」登臨香江,主辦單位在文化中心外的露天廣場築起一座水中舞台,讓觀眾在城市中心欣賞越南地道的傳統民間藝術。筆者看了11月2日的首場。
越南的水上木偶已有千年歷史,是農民閒時製來自娛的玩意兒,亦有敬天酬神之用意。顧名思義,水上木偶戲要在水中表演,這與一般的傳統提線或布袋偶戲不同。技師要藏身架在水池中的布景竹簾內,利用貫通木偶的手臂和頭部的細線,接穿戲偶中空的身軀及腳下的漂浮座,表演者通過連接漂浮座的竹竿和細線操作木偶的手臂和頭部。
水木偶主要由輕木如無花果樹製成,約40、50公分高,動物按其品種或較大些。在簡單線條上塗上光亮顏色,有些戲服用布料作成。以前製作人多也是參與演出者,所以會根據自己喜愛的活動製偶。由於在水上演出,角色除了農夫、漁夫、戰士和賣藝者,還有魚、蛇、鳥、龍等動物。因經常在水中操作,不易保存,最古老的偶也不過幾十年。
節目準時於晚上8時15分開場,先由5位樂師演奏越南傳統民歌,可能在香港演出,也有奏中國歌曲,感覺地道。一輪演奏後水木偶終於出場。傳統的丑角Teu並不是單獨出場,5個並排由竹簾兩側而出。這個期待已久的水木偶比想像的粗糙和細小,也不像宣傳介紹那樣幽默,在水中只是揮揮手和點點頭,亮相不算出色,反而久遺的越南語令人想起越南難民在港時的廣播,那種曾經相熟的印象倒令人不禁發笑。
全場節目大致分三類:人戲和動物戲或兩者混合表演。人偶表演如《孩童嬉水》、《仙子舞》、《燭火舞》、《犁田和插秧》較簡單,一般只有頭和手的動作,木偶在水中轉動,沒有太多花式。《孩童嬉水》算是手腳都拉了線,但動作不太像人體的運動,有動感但不夠自然。個人較喜歡有動物參與的演出。動物偶戲的《龍舞》、《鳳凰舞》都活潑有趣,而且造形較生動。《鳳凰舞》中兩隻鳳凰在水中共泳,頸並頸,木偶師隔著竹簾控制其頸部,做出一高一低的韻律,逗趣十足,幾個盤旋花式後,水中出現巨蛋,最後變出小鳳凰都很好笑。兩者混合的《鬥牛》、《捉蛙》和《捕魚》更為生鬼。《捕魚》應該是全場最逗人笑和生動的節目。肥魚在水中跳來跳去,非常生猛,接著漁夫木偶出場,人魚追逐一番,最後漁夫跳進水中用籮捉魚,機警的肥魚避過一次又次的捉捕,最後難逃一劫,好不惹笑。同樣《鬥牛》與《捉蛙》也是講農民在水中嬉戲,趕著牛或捉蛙為樂。雖然規模比《捕魚》小,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在追逐中令人產生共鳴。反而最後的《瑞獸舞》非常簡單短促,蛟龍、麒麟、神龜和鳳凰一齊出場,以為會有更多故事,卻一瞬即逝,作為尾聲,似乎太促。
整場節目未如宣傳中精彩,但值得捧場。主要是這種傳統文化反映了相傳的技法外,同時表現了人類與自然界的美麗共處。木偶雖然不是精雕細琢,卻表現出農民的日常生活,簡樸而不乏味,觀者可從內容去感受一下繁華以外的記趣,這不是只重包裝的節目可以給予觀眾的。有機會到越南還要看一看 ,畢竟環境不同,可能亦有新發現。 ■文:鄧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