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毛澤東與小李訥。 網上圖片
——李訥回憶毛澤東:父親是個好爸爸
新中國成立後,李訥在北京正式開始上學。為了不造成影響,毛澤東不讓她在家長一欄中,填寫自己的名字。「最開始,家長一欄填的是工作人員的名字。但這個事情也不成,以後逐漸地就改了。但是籍貫我還是填的延安。我本來應該是湖南嘛,應該是湘潭嘛。但是我填的是延安,我自己認為我是延安出生的。到了高中,就比較正規了,該怎麼填就怎麼填。」
不搞特殊大車接附近小孩
李訥剛上小學時,因為學校離中南海比較遠,工作人員就用小轎車接送她。毛澤東認為這是典型的特殊化,後來再也不讓他們這樣做。
「小學住校,就在育英小學。我們一個禮拜能回一次家,跟大家一樣。開始不是小車接嗎,後來我父親不同意,說這樣特殊化不好。就派一個大一點的車,能坐十幾個、二十幾個人的,一次把中南海的小孩都接回來。」
鼓勵克服幹部子弟弱點
李訥從小就有和父親進行思想交流的習慣。上大學後學習上有了什麼心得,她都會寫信向毛澤東匯報。
「我以前是在實驗中學,是個女校,而且那個學校幹部子弟很集中。我中學基本上可以說還是在那個圈子裡面。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全都是一些普通群眾的子弟。這個對我幫助很大。思想上有很劇烈的變化,就覺得自己要改變,不能像以前那樣,老是那麼自以為是啊。所以思想經過很劇烈的變化,特別是學雷鋒,對我觸及很大。我就中間有一段,可能給他信寫得少一點。就是自己在那兒想事呢,覺得自己不行,比起別的同學特別差,覺得自己幹部子弟那些弱點要痛改。」
《莊子》一書中,有一篇著名的寓言叫《秋水》。記述了自高自大的河伯和虛懷若谷的北海神之間的對話。河伯在對話中,意識到了自己的狹隘和淺薄。李訥在讀了《莊子.秋水篇》後,思想上很有觸動。她給毛澤東寫信,匯報了自己的心得。
「《秋水》,實際上是我們大學的課程。我覺得,自己挺像那個河伯的。我覺得應該改變,徹底地改變自己這一切,跟上大家,跟大家打成一片。所以後來想通了,就給他寫了信。他很高興,給我回信。他說你應該是由淺到深,而且應該合群。就是和大家打成一片,要開朗。通過這個我覺得,父親說的真是對,應該按他的教導做。逐漸精神上也比較開朗了,和大家相處得也比較好。我覺得父親對我的鼓勵是最大的,最最重要的鞭策。他一貫嚴格要求我們,從小要求我們不要特殊,不要嬌驕二氣,不要翹尾巴,不要自以為是。但是真正觸動我是在大學這一段,這個前後可能有十來封信吧。他都是鼓勵我的,特別是我身體不好,我幾乎每個學期都要生病。所以他在(我)生病的時候,對我寫信鼓勵是最多的。就是要我有意志,要有毅力。他說他對我的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為人一定要立志,要有志氣,要有毅力。」(三之二) ■摘自:《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