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龍永圖說,當年中國入世談判最大困難,是克林頓臨時悔約。圖為1999年11月15日,中美終於在北京簽署了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的雙邊協議。資料圖片
記 者:最近有媒體報道說,你總結中國入世十周年時說,不太相信「自主品牌」,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花過多精力。你是對中國企業沒有信心呢,還是認為還有其它選擇呢?
龍永圖:首先澄清一下,我從來沒講過不需要搞「自主品牌」,而是覺得叫「本土品牌」更好些。「自主品牌」就感覺非要中國人自己關起門來自己做。但在全球化的時代,幾乎所有大的製造業都是全球化的生產,要像養寵物一樣搞個純而又純的血統,既行不通,也沒必要。
我從來不反對「自主品牌」,任何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都是重要的,中國從一個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中國出口的很多產品也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但動不動從政治角度談品牌問題,從民族的、中國的角度說這一話題,反倒會顯示出中國人狹隘的那一方面。
做大貿易 必有競爭摩擦
記 者:那麼,你認為中國應如何從一個貿易大國轉變為一個貿易強國呢?
龍永圖:沒有大,就沒有強。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現在能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有一定的量的積累很難談到質。中國首先是做大,然後才是做強。有些人在中國做大以後、還沒有做強之前,就否認中國做大,在某種意義上是本末倒置。就像一個孩子剛剛出生,就想讓他成為姚明一樣的籃球明星,這可能嗎?
當然,這種浮躁的心理,用心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中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需要一個過程。中國很多事情,是不能超越歷史階段,急於求成的。
記 者: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5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國家。有觀點認為,中國在入世談判達成的第十五條議定書,令「中國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導致了部分中國企業的被動。對此,你是否認同?
龍永圖:第十五條其實只是一項技術性條款,中國企業只要證明其生產經濟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就可按一般WTO規則來進行調查和處理,根本不存在對國家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問題。
中國入世十年來,遭受的國外貿易保護調查602起,合計金額才389億多美元。但入世十年間,中國單是一年的出口金額就有1,500多億元,受到調查的金額比例其實是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當然,對於受到調查的企業來講,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對整個國家來講,卻不要把糾紛政治化,過分渲染。
你要做貿易,要做大,必然就會有競爭和摩擦。關鍵是發生了貿易糾紛,要善於運用WTO規則來進行處理。
產業升級 應按部就班
記 者:你日前回顧中國入世十周年時表示,放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將是歷史性錯誤。那麼,你認為,應如何平衡好產業升級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間的關係?
龍永圖:這中間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在城市化的大發展過程當中,每年都要轉移上千萬農民進城,要解決他們的就業,就必須要保留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有很大的市場。只要有訂單,我們就應做下去,能升級就升級,不能升級也不要勉強升級,核心的問題是要滿足市場的需要。
產業升級只是一個方向,想要一口吃個胖子,是絕對做不到的。升級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是個大國,中國產業鏈的低端、中端、高端都得做,即使三十年、五十年之後,還應該是這樣,還要保留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崗位。
中國要強大 更要國際尊敬
記 者:你認為現在中國離實現現代化還有多遠?您如何看中國未來的發展?你心中的現代化是什麼樣子?
龍永圖:中國現代化,不僅是量的擴大,也還要是質的飛躍,現在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很正確。
未來要判斷中國經濟質量是否提高了,有兩個重要標準:一是看民生的問題是否改善了,老百姓的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問題是不是解決了;第二就看社會是不是穩定和諧了,老百姓是不是幸福指數高了,是不是心平氣順了,仇官仇富心理減少了。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才能良好運轉。
我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應是既有硬實力的提高,也有軟實力的提升。這次中央提出大力建設發展文化產業,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就是發展軟實力。中國要硬實力和軟實力兩腿平行並進,不能短腿。從長遠講,中國不僅要經濟上強大,而且要在國際上受到尊敬。
港應端正心態 發揮優勢
記 者:具體到香港的未來發展與定位,你有何建議?
龍永圖:內地改革開放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香港的橋樑和示範作用分不開的。近年,一些香港人心裡可能老是覺得內地發展了,對香港隱隱約約會是威脅,但其實應該消除這樣的陰影。有一個更加發展的內地做後盾,香港的日子應該會更好過。
香港在很多方面比內地先行一步,在金融、人才、法律、教育都有自己的明顯優勢,特別是在高端服務上,香港只要能繼續充分發揮自身的相對優勢,先發優勢,關鍵把心態端正,就一定會實現和內地經濟的共贏,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