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名人面對面:戲說戲劇教父 鍾景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鍾景輝(中)

 說到香港的舞台劇,誰人不識鍾景輝?他是香港資深舞台劇演員及導演,也是戲劇教育家、電視製作人、電視劇演員,還是香港戲劇協會會長,康文署演藝小組成員、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藝術顧問等。

問:你當初學成回港發展,在那個年代,相信香港人對何為戲劇,或是如何去欣賞戲劇的認知並不多,你應該遇到不少困難吧?

鍾:沒錯,是比較困難。我離開香港時,香港連大會堂也沒有,設備根本不能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回來的時候是1962年,香港人對戲劇的認識還不太深。我當時有個想法,要把我在外國學到的東西,如外國劇本,或沒有演出過的劇目帶到香港。所以在劇本翻譯方面我做了很多功夫,尤其是翻譯美國的劇本。

問:剛才你說到剛回來的時候有一個理念,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是否你回港後把戲劇發展起來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

鍾:不能說甚麼都有了,條件很好,你才去創作。如果這樣,你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沒甚麼稀奇,但如果你缺乏某些資源,也能做得好,那就有不同的感受。

問:很多媒體說你現在是「退而不休」,仍熱衷於舞台劇演出。你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香港舞台劇界現今的發展呢?

鍾:我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對戲劇感興趣,那時是中學舞台戲劇發展蓬勃的一個年代,而60年代就是大專戲劇的黃金年代,到了70年代,香港開始有專業劇團出現。演藝學院在80年代成立,舞蹈學院和音樂學院在1984年成立,戲劇學院和後台訓練的學院則於1985年成立。90年代很多編劇開始有不同的看法,寫劇本的人也多了。2000年到2010年是百花齊放的年代,很多年輕人投身戲劇界。現在在任何一個演出項目都可找到演藝學院的畢業生,無論是幕前或幕後,但大量的演出產生了水準參差的問題。如果我們想追上英美的舞台劇水準,還有一段路。我們要培養多些年輕的編劇,讓他們有機會去演自己的劇本,才能發揮香港本土的特色。

問:對從事演藝事業的年輕人,你有何建議?

鍾:首先要肯定自己是否有興趣。記得以前耶魯戲劇學院院長曾說,有學生問他怎樣能確定這是否自己的興趣,院長就說假如早上起來,你首先想到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你的興趣。我在招生時會與學生面談,假如他說將來要賺大錢,或是要做明星,那麼他就一定不會被取錄,因為這不應是一個投身戲劇的人該有的目標。你的目標應該是「做回自己」,找到你的興趣後,利用你的長處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最好。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的《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新聞
致讀者: (2012-01-03) (圖)
名.熱話:九把刀 都是那些年的這些事 (2012-01-03)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戲說戲劇教父 鍾景輝 (2012-01-03) (圖)
名.文藝:陳子慧 龍是這樣孵化的 (2012-01-03) (圖)
陳子慧「龍的孵化器」藝術展: (2012-01-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