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新年伊始,中國經濟改革的前沿廣東率先立下轉型升級的「軍令狀」。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不惜以讓出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寶座為代價,下定決心要力推改革取得突破,凸顯廣東轉型升級的堅定信心。廣東只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同樣需要這樣的勇氣和信心。在國內外日益嚴峻的形勢下,中國經濟面臨的不僅是減速風險,更是轉型升級和體制改革的緊迫現實與難得機遇。
中國早在「九五」計劃中就提出轉變增長方式,但「GDP至上」的政績觀根深蒂固,重快速增長、輕結構調整,在這種情況下,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增長方式至今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調結構、轉方式的進展緩慢。
今年中國經濟慣性減速趨勢明顯,中央因應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將「穩增長」作為當前首要任務。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必須確保維持一定的GDP增長速度,但保經濟增長應與結構調整和推進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否則,即便今年中國經濟可以逆勢而上、一枝獨秀,卻可能是曇花一現的短期景氣,不但經濟增長難以持續,還可能因為一味追求GDP增長,猶猶豫豫,錯失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良機,為未來發展遺留後患。
在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各級政府應放棄唯GDP的政績觀,主動改革,把短期宏觀政策與中長期結構改革結合起來,在保增長的同時,爭取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體制改革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緩解和消除經濟中的深層次矛盾,這樣中國才可能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