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評:英國製造──《當代英國藝術入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書名:Contemporary British Art:An Introduction

作者:Grant Pooke

出版:2011 Routledge

 今年我們要一起望向英國倫敦,需要準備一下麼?先看看書吧,到底經驗與知性不能分離。手頭的《當代英國藝術入門》(Contemporary British Art: An Introduction)由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Kent)的Grant Pooke撰寫,是不錯的導論性書籍。

 《當代英國藝術入門》聚焦於最近80年代末至今的英國藝壇,少不了90年代的「酷英國」(cool Britannia),流行文化與新工黨上場互為連繫,音樂界有britpop,藝術界有一班英國青年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YBAs)。這些都帶來新的文化朝氣,也將戴卓爾夫人的自由主義市場理念一併移走。其後轉入二十一世紀,全球目擊911事件。過去幾年,最新的藝術趨勢不再是後現代,而是「另類現代」(Altermodern)。書中扼要地點出了另類現代的特點在於轉譯、傳播、異質性與流動性,遊走於不同風格與文化用語,游離於歷史與地理,而藝術家將一些信息由一種模式,轉譯或轉碼為另一種模式。另類現代性「不同於現代主義的殖民西方抽象語言,也不同後現代主義的藝術現象封閉在出身和身份」(頁11,轉引自Nicolas Bourriaud),另類現代性的重點在關連性、反思性、國際性,理論視域在人的交往和社會處境,大於現代主義的象徵世界。

 全書共有四章,一開始是從藝術市場和機制入手,確然意味深長,換言之,藝壇的重心再不單單是藝術家的風格與成就,而是藝術品的展示、擁有,以至於誰人重要、誰人不重要背後的產生機制以至標準。討論當代藝術,更加少不了種種現象,例如藝術品的商品化、藝術市場的明星化、藝術機構與政策的介入、獎項的頒授、雙年藝術展的盛行、新藝術館的出現(矚目的Tate Modern)。這些都是當代藝術的基本要項,作品本身與背後的文化機制有複雜而需要釐清的關係,書中有簡要的略述了。

 之後三章才是討論藝術作品。說到繪畫,書中所用的字眼是英國後概念繪畫(Post-conceptual painting),當中不少畫家受Gerhard Richter影響,但風格和關注各有不同,如Chris Ofili對非洲裔身份和文化的重視,令他的作品較具民族、政治、宗教的特質,George Shaw的沉鬱畫作重視個人記憶,Charles Thomson和Billy Childish帶起「再現代主義」(remodernism)和「反概念主義」(stuckism),再現代主義是要「回歸『現代主義的本來原則』,排拒晚期現代的相關概念和理論」(頁104),「視繪畫為最可行的當代藝術形式,以恢復原創性、內容、意義、藝術交流的價值。」(同上,轉引自Katherine Evans)當代英國繪畫的後概念趨勢,連帶起現代主義的部分回歸。

 裝置藝術的重要性已蓋過了雕塑,Grant Pooke借用了Claire Bishop的裝置藝術觀賞的四個要點,分析當代英國裝置藝術帶來了夢幻般的相遇(dream-like encounter),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當然是Damien Hirst和Jake and Dinos Chapman,當然他們的作品不少是殘酷的惡夢、死亡的審視。第二,裝置藝術也探索擬真感受與主體的崩解,如Anthony Gormley的名作《盲光》(Blind Light)帶來迷失方向的幽閉感覺。第三,裝置藝術聯繫身體經驗和回應,如Tracey Emin的名作《1963至1995年和我同床共枕的人》(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1963-1995)公開一己的私密關係。最後一項是關注政治,活化觀看者身份,如Michael Landy的《分解》(Break Down)銷毀他一切所有物和Banksy的塗鴉《另一個垃圾廣告》(Another Crap Advert),都著力批判消費主義。

 書中也討論新媒體,當然錄像藝術和行為藝術比攝影更為新穎和重要了。錄像藝術家的風格迥異,不少都注目於社會實況,例如Adam Chodzko關心邊緣群體,Jeremy Deller用跨媒界手法關注當代社會、歷史和文化記憶。但更為人熟知的Douglas Gordon傾向技術性、陌生化、奇觀化,如作品《觸目驚心24小時》(24 Hour Psycho)用一天的時間慢速播放希治閣的經典作。而Steve McQueen和Gillian Wearing等探索人像和影像的關係時,也著力處理社會議題。

 Grant Pooke的《當代英國藝術入門》是以資料及分析為主,他整理了不少文獻、藝評和當代作品的觀賞要點,頗見心機,對當代藝術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翻閱,並想像一下未來的趨向。 ■文:鄭政恆

相關新聞
金陵十三釵—面目全非的改編 (2012-01-30) (圖)
書評:英國製造──《當代英國藝術入門》 (2012-01-30) (圖)
書介:I Remember Nothing:And Other Reflections (2012-01-30) (圖)
書介:樹屋 (2012-01-30) (圖)
書介:祖父的六抽小櫃 (2012-01-30) (圖)
書介:永不屈服 (2012-01-30) (圖)
書介:盜墓筆記8(全2冊) (2012-01-30) (圖)
徵稿啟事 (2012-01-30)
獨立雜誌看過來系列 (三) (2012-01-18) (圖)
《攝影之聲》—對觀看的聆聽 (2012-01-18) (圖)
N城記:上海/北京•越界言論 (2012-01-18)
ebook Tips:送你無限空間 (2012-01-18)
首尚文化電子暢銷書排行榜 (截至2012年1月7日) (2012-01-18) (圖)
在圖書館樂而忘返 (2012-01-11) (圖)
N城記:北京/上海•認識真正的牛奶 (2012-01-11)
ebook多媒體:美滿婚禮籌備手冊 (2012-01-11) (圖)
ebook多媒體:調解—談判突破困局 (2012-01-11) (圖)
ebook多媒體:財商訓練—66個理財錦囊 (2012-01-11) (圖)
ebook多媒體:鮑參翅肚燕窩大全 (2012-01-11) (圖)
ebook多媒體:坐月補養方 (2012-01-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