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瑞士雅典錶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雅典錶「時計三部曲」套錶系列:進入宇宙浩瀚世界 欣賞星辰運行之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伽利略、哥白尼及克卜勒,這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就如同宇宙銀河裡的恆星,經過數百年而不墜,他們對天文科學的影響,在世代交替後,仍持續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雅典錶以「時計三部曲」向昔日的科學家致以最高敬意,感謝他們4個世紀以來的研究。這項空前複雜技術的腕錶,也帶領雅典錶重登複雜功能錶領導品牌殿堂之中。

 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天文學是一門極為古老的科學。這門科學主要是研究浩瀚宇宙中天體運行的原理。由無數星辰組成的銀河,在宇宙之間循一定的軌道,默默運行著,地球、天空、星辰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古老人們的心裡,也喚起了人們對這片未知世界的好奇。那時的人們害怕日(月)蝕及流星,這是因為不知而產生的驚慌,也因此產生了無數的神話及宗教信仰。

向科學家致以無上敬意

 天空以固定軌跡的運行,地球繞行太陽一周是一年;日日月月是支配人們時間的基本準則。於是,人們很快的發現太陽每日從東方升起,越過天際,並從西方落下。他們也注意到白天與黑夜的長度是不一樣的。  

 埃及人可能是首先發現太陽以一年365天的速度繞行著固定不動的行星運轉。古希臘也對天文學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之後,敘利亞、印度斯坦及阿拉伯也陸續於第九、十世紀編纂了行星目錄,及建立起宇宙恆星移動方位表。

 到了十六世紀,波蘭人哥白尼(Planetarium Coperincus)的出現為天文學領域帶來長足久遠的進步。在意大利完成學業的哥白尼,窮其畢生之力於研究天文科學,更因於1543年提出了「天體運行論」而聲名大噪,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這個理論反駁拖勒密所提出的「天動說」,進一步證明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以不同距離圍繞著恆久不動的太陽運轉。

 意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則因發明了望遠鏡,進一步證明了哥白尼的以太陽為中心的理論的正確性。除了發現金星與其他四顆行星的運轉軌道,而證明了「天體運行論」的正確性之外,伽利略本身也發現了銀河是由無數顆獨立的行星所組成。之後,身為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對太陽系作全盤闡述,其在擔任丹麥天文學家Tyco Brach的研究助理期間,於Brahe的研究記錄中,他發現了其中有一段強調行星以橢圓形運轉的文字。以此一論點為基礎,克卜勒主張每一顆行星都以橢圓形繞著太陽運轉,並說明天體的運行是受外力影響而非上帝之手。其主張的磁力之說和牛頓(Isaac Newton)所提倡的地心引力定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隨著望遠鏡的改進,天體研究正式成為一門真實科學。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因為預測彗星將會返回太陽系內部,後人為紀念他,而將彗星以其名命名。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也發現了新的土星衛星—土衛六及土星環。另外,還有許多的天文學家也因為其著名的發現而名垂青史:拉格朗志(Lagrange)、赫歇爾(Herschel)、拉普拉斯(Laplace)、勒維烈(Leverrier)、亞當斯(Adams)及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相關新聞
雅典錶「時計三部曲」套錶系列:進入宇宙浩瀚世界 欣賞星辰運行之美 (2012-02-10) (圖)
腕錶製作設計歷時七年 (2012-02-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瑞士雅典錶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