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主持人採訪黃鑫和他的老師吳愛麗(左)。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黃鑫的平淡孤寂的生活終於有了一抹亮色。2005年,吳愛麗藝術學校搬到了昆明街,李淑芹每天送黃鑫上學放學的時候,都會從門前路過。
李淑芹發現孫子每逢聽到音樂的旋律,就會停下機械的腳步,駐足好半天。李淑芹靈機一動,既然音樂能讓孫子這麼上心,沒準對他的康復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呢?
2005年7月的一天,李淑芹鼓起勇氣敲開了音樂學校的屋門,沒想到接待她的正是校長吳愛麗女士。聽老人講完家裡的情況後,她的鼻子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因為自己的三姨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所以特別理解這樣一個人會對整個家庭造成怎樣的拖累和傷痛。
因為自己心裡也沒底,所以吳愛麗答應李淑芹自己先教兩天看看。第一天上課,從進屋起黃鑫嘴裡就一直嘀咕著什麼,不停地在屋裡來回走動,問他什麼都置若罔聞。唯一令吳愛麗感到欣慰的是,「這個孩子他能坐住板凳,就是接受能力差一些。」
考慮到黃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弱,吳愛麗只能盡量打比方來讓他領悟。學認譜的時候,她拿台階當五線譜,領著黃鑫上下台階,又拿吃的和玩具作為獎勵,「『哆』,就是腦袋上穿著一根線,上樓梯邁一個凳,再上一個凳。」
第一堂課,黃鑫學了一個音符「哆」。
對於別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不值一提的開始,對於黃鑫來說卻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吳愛麗也因此有了繼續教下去的信心。
剛開始,其他孩子上一堂課足夠黃鑫學一兩個月。慢慢地,吳愛麗發現黃鑫對音樂的接受力超乎尋常。「有時上課時突然在地上亂走,走一陣子再回到座位上。有時他上著課就忽然沒來由的大笑。」吳愛麗說,換作一般的孩子,肯定是調皮搗蛋的表現,可是對於黃鑫這是一種投入到音樂中的高潮狀態。每每此時,吳愛麗就耐心地等他安靜下來,甚至陪著他開懷大笑,直到他笑夠了,再坐下來一起上課。
第一個學期的期末,黃鑫就通過了電子琴6級考核。半年之後,黃鑫的進步更是驚人,「普通孩子一個月的課程, 他一周就基本學會了。」而當黃鑫達到電子琴8級水平時,他已經可以自己彈奏出和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