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車車間內,工人在高速動車組車體生產線上吊運轉向架。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房廈 報道)業內人士指出,縱觀諸多工程行業,隨著技術的成熟、設備的引入增多、人員配置逐漸到位,其造價有所下降。弔詭的是,中國的高鐵造價,走的卻是一條逐漸攀升的成本線。
業內人士透露,因負債纍纍,鐵道部承受降低成本的壓力,此前亦提出過國產化率75%、每年成本降低10%等目標,但由於整個高鐵供應鏈大量充斥了關係型壟斷的企業,價格根本砍不下來。從2006年中國開始生產動車至今,CRH2型動車總造價只降低了10%至20%,而CRH380因為進一步提高了速度,造價更高。
與之相較,地鐵造價的下降要迅速得多。當前一節地鐵列車的價格約600萬至800萬元,與十年前的130萬美元相比降價明顯。這得益於競爭,一方面業主是各地地鐵公司,且公開競標;另一方面南北車的6家主機廠(每家各有3家在做地鐵列車)之間的競爭甚至內部競爭就很激烈,主機廠有足夠的動力降低成本。
而在鐵路系統,雖然南北車早已是上市公司,但只有鐵道部一家業主,唯鐵道部馬首是瞻,也因此而形成了價格高昂、利益關係盤根錯節的高鐵供應鏈。作為上市公司的南車和北車,2010年綜合毛利率只有17%和13%,真正獲利的是那些有關係的供應商和背後的利益相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