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天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小舞台 大老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1]     我要評論

 黎鍵在《香港粵劇敘論》一書亦提到「許多六十年代劇團,都經歷過在公園、球場上搭棚演出的歲月。延續了「仙鳳鳴」劇團的「雛鳳鳴」,劇團初建團於一九六五年,第一屆首演的領軍者為陳寶珠和李居安,第二屆則演出群戲《辭郎洲》,由龍劍笙和江雪鷺擔班。第二屆「雛鳳」演出的場地便在油麻地的一處公園內搭棚演出,成為當年盛事,而搭棚演戲的風氣亦一直持續至七十年代後。

 六十年代香港粵劇的演出場地除了搭棚演出之外,也會選擇在遊樂場的小舞台或在若干社區會堂裡演出,尤其是新組成的新秀班或所謂「外圍班」。正式戲院已無法租用,在公園、球場上搭棚演出其實也毫不划算,只好在一些小型或公用的場地上動腦筋 。

 在當時環境下,可以讓新進者有機會持續地踏台板而上的,主要是一些遊樂場內附設的粵劇演出場地,也是一些小型的江湖班的集散地。這些附有粵劇劇場的遊樂場初期有北角的月園遊樂場、荔枝角的荔園遊樂場與啟德遊樂場等,後兩個場地的小型粵劇演出一直延續至七、八十年代。阮兆輝、尤聲普、羅家英、尹飛燕等大老倌都是在這兩個場地成長。去年,阮兆輝主持香港電台第五台《淺談香港粵劇敘論》節目的其中一輯,便以自己的親身體驗憶述當年在戲棚和遊樂場演出的情況,對這課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上香港電台網站第五台節目重溫收聽。

 當時利用社區會堂舉行演出亦是劇團常用的辦法,如北角的陳樹渠會堂,七十年代「雛鳳」再次復出時便曾租用過該個場地,而該會堂的容量則只有數百座位。

 無論是「戲棚」、遊樂場內的小型舞台或社區會堂演出,都是因失去大規模的正式演出場地後,粵劇團挽救市場的手段,期望藉此可以延續大戲巿場的命脈。但演出場地平民化,也迫使粵劇更大眾化,也更基層化,淺白通俗的劇目就自然最受歡迎了。 ■文︰葉世雄

相關新聞
吳仟峰親手改劇重演《書劍保江山》仟鳳劇團提攜粵劇圈未來接班人 (2012-02-21) (圖)
「鳴芝聲」賀歲匯演 成績驕人 (2012-02-21) (圖)
戲曲視窗:小舞台 大老倌 (2012-02-21)
河南連結中部8省 共舉「中原古韻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2012-02-21) (圖)
對劇本要求嚴格 (2012-02-21) (圖)
甚有默契 (2012-02-21) (圖)
唱做水準出色 (2012-02-21)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2-02-21) (圖)
舞台快訊 (2012-02-21) (圖)
本港首齣孔教粵劇《孔子之周遊列國》呈現至聖一生 (2012-02-14) (圖)
戲曲視窗:粵劇續命丹 (2012-02-14)
鄭州上演大型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 (2012-02-14)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2-02-14) (圖)
舞台快訊 (2012-02-14) (圖)
觀眾吸收粵劇通識好機會 《粵劇不了情》老倌現身說法 (2012-02-07) (圖)
「盛世天」兩劇賀年大收 (2012-02-07) (圖)
戲曲視窗:棚戲和神功戲 (2012-02-07)
河南上演《廉吏于成龍》意義深遠 (2012-02-07)
《摘纓會》 (2012-02-07) (圖)
萬能老倌 (2012-02-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天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