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進行實驗時,實驗者要戴上「特製電波感應頭罩」,偵測腦電波變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中大破天荒發現 助診治閱讀障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漢字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拉丁語系文字,素來被認為屬於「兩個世界」,因為雙方字義結構、發音不盡相同,運作南轅北轍。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張學新破天荒首次發現,人類閱讀具意義漢字詞彙時,腦部會發出「N200」電波,為所有文字閱讀中獨有。「N200」電波在看圖畫以及無意義字詞組合時不會出現,張學新成功以具體科學實驗結果,力證漢字並非單純「象形」文字,兼備人類文明獨一無二的「拼義」性質。張學新指,「N200」為腦認知科學研究突破,也為了解大腦運作、診治閱讀障礙等問題帶來新啟示。
與內地合作 3年獲成果
是次研究,同時獲得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汕頭大學等參與協助,歷時3年,共花約67萬元經費。研究除了包括文字體系理論及分析基礎外,亦涉及大量認知心理學實驗。懂得漢字的參與者須戴上「特製電波感應頭罩」,坐在電腦前。過程中,漢字詞彙會不斷在熒幕閃過,但會混雜象形圖畫、無意義字詞組合(如「技究」),以及其他各種文字,包括與漢字相仿的朝鮮文字、拉丁語系的英文等。當實驗者看到漢字詞彙時,需要按鈕示意明白。
實驗數據顯示,參與者看到「有意義漢詞」後約0.2秒,有一組處於腦部頂中央的腦電波,以倍數計急速增強,但有關情況不會在其他文字,以及無意義字詞組合閃過時出現。經過500多人與共36次實驗驗證後,張學新確認有關電波在「漢詞理解」的獨特地位,並把該電波命名為「N200」。
超越「象形」 成為「拼義」
張學新分析,「N200」除了顯示漢字獨特性外,更是一項強大科學證據,證明漢字具有超越「象形」的特質,「看到圖畫及無意義字組時,『N200』根本沒有出現,反映理解漢字已超越『象形』概念,閱讀者能看到圖像以外的信息」。他認為,有關情況正是不少文字理論中提及的漢字「拼義」層面。
此外,張學新表示,研究對了解文字與人腦之間的關係帶來突破,如科學家能進一步找到人類閱讀漢字時,運用腦部哪一個部分,更可望提升治療閱讀障礙等腦部疾病機會。「N200」的發現,獲學術界高度重視,相關實驗論文早前獲內地自然科學刊物《科學通報》刊登為2月號封面故事。
盼集中精力 覓電波來源
張學新又坦言,原本專注於研究人類記憶系統,是次在語言文字領域獲得突破性成果,實在超出預期,「因記憶離不開語言,我需要了解更多語言研究。不過,幾年前,我嘗試尋找關於漢語研究的文獻時,卻發現數量很少,有感學術界對中文詞彙不夠重視。於是,我轉攻漢語方面的認知心理學」。他表示,希望下一步集中精力,準確找出「N200」來源,繼續探索人腦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