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旅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崢嶸歲月 赤子柔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專訪國民革命軍老戰士沈大中

 作為國民革命軍的老戰士,沈大中先生的回憶頗具歷史價值。他認為,香港人不可以只當一流市民,更要當一流國民。從市民到國民的自覺,是沈先生一生經歷的寫照,也是對國家民族的一份摯愛之情。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思想前衛——進步青年的表率

 目前生活在香港的沈大中先生曾經參加過「羅定民眾武力集結隊」,參加抗日救國戰爭,也曾是國民革命軍158師教導隊的軍官。他的父親沈光漢,曾經是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的師長,在「一二八抗戰」中,立下過汗馬功勞。母親沈吳書蘭女士,在抗戰中,是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的負責人之一,曾代表義勇軍接下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深厚的家族淵源,也培養出了沈先生濃厚的愛國情。

 雖然曾經是國民革命軍的戰士,但是沈先生的思想卻沒有被部隊的律法所束縛。老人家回憶道,自己在年輕時,就將《新民主主義論》放在枕頭下面。這一切,均是不滿彼時的國民黨獨裁統治。因此,在學校讀書時,他在自己的作文上公開表達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而受到作文老師的批評,認為其「思想偏激」。

 1949年後,沈先生確實曾經產生過對新中國的恐懼與誤解。這種情緒在「文革」中達到了頂點。那時,沈先生在澳大利亞,由於新中國未與澳洲建交,且海外華人華僑社團對新中國也有些許偏見,而國內的過「左」的政策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感的渲染。沈先生表示,自己那時的情緒很複雜,不知道應當以何種心態面對未來的生活。但即便是在這種艱難的狀況下,他仍舊將國家大愛放在首位。沈先生提起一件他至今都不後悔的事——澳洲的一位移民部門官員,勸其加入澳洲國籍,但是,立即遭到了沈先生的拒絕——他認為,即便國家走了彎路,國家畢竟是自己的國家,如同自己的父親還在,沒有理由為自己去尋找一個繼父。也正是憑著這份赤子之情,沈先生在心中默默等待國家的進步與開放。

 是鄧小平主導的改革事業,燃起了沈先生對國家的信心。從那時起,他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也用自己的力量去促進兩岸關係的緩和。他認為,比起政治的爭議,民族國家的大愛,值得每一個人去珍重。以曾經生活於香港調景嶺地區的國民黨老兵為例,沈先生解釋到,他們很多人是內戰時期的非嫡系部隊的官兵,流落於香港,後來也逐漸失去了台灣方面的支持,其實非常令人心酸。因此,香港確實應該加強國民教育,培養港人的中國意識。香港人是「一流的市民」,但是,回歸以後,也應該學習如何成為「一流的國民」。沒有理由將「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對立起來。

民心向背——政權得失的關鍵

 1949年,中國的政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民黨的統治根基被徹底動搖,最終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史學家們對此段歷史有頗多著墨與研究——為何一個經歷了無數次軍閥混戰與八年抗戰、又有美國強力支援的政府,會在三年時間內土崩瓦解?沈老先生認為,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因為國民黨已經失去了民心,垮台是歷史的必然。

 據沈老先生回憶,國民黨的民心盡失,在軍隊的紀律上便可反映出來。曾經有這樣一件事,是沈先生親眼見到的。在今天的深圳附近,國民黨軍隊經過一個村莊,幾乎搶盡了村裡的糧食和日用品,百姓稍有不從,便會惹來大禍;但是,共產黨的軍隊經過這個村莊,如果需要食物的話,首先想到的是向村民付錢。如果情況緊急,需要拔去田地裡面的莊稼,共產黨的士兵也會將錢繫扣在田地裡,留給村民。沈先生認為,單單是這一個舉動,就已經打動了所有的農民,人心的偏向與百姓的支持,高下立判。

 臨近1949年,國民黨統治下的經濟秩序也幾近崩潰邊緣。嚴重的惡性通脹讓城市中的小市民階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的特權階層仍舊不忘從民眾身上搜刮民脂民膏,一片哀鴻遍野、民怨沸騰。沈先生認為,民眾是帶著恐懼和憎恨的心情去看待這個即將覆滅的政權,它的失敗,沒有任何人覺得失望或同情,因為人民受夠了被剝奪自由、又難以維持生計的日子。

 以抗日為例。國民黨在早期的抗日問題上確實顯得動搖與徘徊。沈先生提到,在偉大的「一二八抗戰」中,雖然第十九路軍的英雄壯舉得到了全國民眾的響應與支持,但是國民黨軍委會在表面上支持抗戰的同時,依舊給沈先生的父親予以紀律處分,認為其違反了撤退的軍令。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埋下了政府日後崩潰的伏筆。

國共與兩岸——兄弟不分家的情誼

 沈老先生在回答記者有關兩岸關係問題的看法時,首先闡明了他對「台獨」的看法。老先生的中華情、民族愛,完全體現在其堅定地反「台獨」立場上。他認為,所謂「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兩岸從實力對比上而言,台灣完全不是內地的對手;從軟性的民族情感和血緣文化上看,也必然是一個國家——法理上,情理上,「台獨」都是一個不可理喻的思想。

 但是,沈先生不否認,由於長期的軍事對峙與隔絕,兩岸民眾之間確實存在著心理上的誤解甚至一定程度的敵視。這是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隔閡,李登輝才有膽量在台灣公開表示自己的前半生是日本人。如何化解兩岸民眾在心理上的差異與隔閡,恐怕是比單單推動經濟、貿易交往更加重要和長遠的一個目標。否則,一方面,一些人賺內地的錢,但是回到台灣以後又支持「台獨」,這會留下很大的問題。沈先生表示,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歷史上有過戰爭,但是也有過合作,都是中國人。孫中山當初之所以能夠強力領導國民革命、為北伐奠定基礎,與共產黨人的支持有著巨大的關係。即便是蔣介石,東征討伐陳炯明,其黃埔學生軍最初的八百條步槍,也是蘇聯人基於國共合作,而援助給國民黨的。到了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一部分,因此,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除了看到國共兩黨在過去的分歧外,也要看到雙方在歷史上的精誠團結。

 台灣目前有著許多從大陸轉移過去的老兵。沈先生認為,老兵們過往在兩岸軍事對峙與國共衝突的背景下,保持反共立場,堅持所謂的「反攻大陸」,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一種兄弟鬩於牆的悲劇。但是,隨著兩岸關係的和緩,尤其是面對「台獨」勢力的甚囂塵上,這種意識形態的爭議確實已經降到了次要地位。當年的軍人,是執行上級的命令,但是軍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台灣的國民黨老兵們,他們的家在內地,根在內地,一生寄予的情感也在內地,哪怕是當兵的行伍歲月,也與「大陸」一詞密不可分。他們是反對「台獨」的重要力量,也是最為堅決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的心,已經回到了內地。這就是民族情感的意義。

 這就是沈老先生的愛國情,化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發人深省,令人深思。

相關新聞
崢嶸歲月 赤子柔情 (2012-02-23) (圖)
沈大中父親沈光漢 (2012-02-23) (圖)
沈大中先生母親 (2012-02-23) (圖)
軍令電文 (2012-02-23) (圖)
十九路軍照片 (2012-02-23) (圖)
抗戰紀念冊 (2012-02-23) (圖)
交錯於歷史的婉約一笑 (2012-02-23) (圖)
國民革命軍抗戰浮雕 (2012-02-23) (圖)
登山達人曾至成勇闖南極文森峰 (2012-02-23) (圖)
登山達人曾至成勇闖南極文森峰 (2012-02-23) (圖)
前往南極險要之地 (2012-02-23) (圖)
前往南極險要之地 (2012-02-23) (圖)
曾至成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小檔案 (2012-02-23) (圖)
曾至成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小檔案 (2012-02-23) (圖)
旅遊手記:要懂,才有得 (2012-02-23) (圖)
旅遊手記:要懂,才有得 (2012-02-23) (圖)
紀念幣 (2012-02-23) (圖)
紀念幣 (2012-02-23) (圖)
旅遊熱點:看鈔票,了解台灣故事 (2012-02-23) (圖)
旅遊熱點:看鈔票,了解台灣故事 (2012-02-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旅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