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長者抑鬱風險高 退休首3月高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趙少寧(左)指出,長者退休後失去工作帶來的滿足感,會增加患上抑鬱症的機會。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抑鬱症是都市「隱形殺手」,尤以長者最首當其衝,有精神科醫生指出,長者受心理、生理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影響,患抑鬱症的風險較一般人為高,退休後首3個月更是罹患此症的高峰期;一名長者更因作為精神寄託的兒子離港公幹而情緒低落,最終患上抑鬱。他又引述一項研究指出,香港多達30%長者有抑鬱症狀,呼籲市民多注意身邊長者的情緒行為,及早識別及接受診治。

長病喪偶退休失寄託

 精神科專科醫生趙少寧指出,長期疾病是其中一個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加上長者面對喪偶、親友相繼離世、退休後失去工作帶來的滿足感或出現經濟壓力等,均會增加患抑鬱症的機會,患者不論在心理、生理及社交上,均會構成嚴重影響。他又表示,剛退休不久的長者,可能因為失去寄託而患有抑鬱,約25%患者便屬該類個案。

10萬長者有30人曾自殺

 他指出,突然出現緊張、憂慮、失去自信、對所有事情提不起勁,甚至有自殺念頭,便可能已患抑鬱症,「有些長者想尋死卻沒有勇氣,會採取一些被動方式,如刻意走在馬路邊,期望被車撞死。」他表示,本港平均每10萬名長者中,便有30人曾自殺,是青少年的10倍。他又指出,如長者認知能力衰退亦可能是抑鬱症徵兆,但與腦退化症不同的是,抑鬱症患者會隨著情緒轉差忘記事物。此外,抑鬱症亦會引發其他疾病,每名精神病患者平均有3.42種其他疾病。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鍾鎮邦指出,患有愈多慢性疾病的長者,出現抑鬱的機會亦較高,「數據顯示,30%中風患者、40%至50%柏金遜症及癌症患者,均同時患有抑鬱症。」他指出,部分家屬即使察覺長者情緒有問題,多誤以為是年紀大或他們的性格所致而沒有理會,慢慢令病情惡化。

 鍾鎮邦引述,一名70歲的陳太本身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及關節等毛病,每天至少服用5種藥物,由於早年喪偶,加上性格內向,最近其任職律師的兒子被派往外地公幹半年,她與媳婦關係一般,引致情緒低落,拒絕進食及不願下床,身體日差,最終病倒送院急救,並確診抑鬱症,要轉介至精神科接受治療。鍾鎮邦指出,醫生為她處方藥物及作心理治療,2周後情緒問題大為改善,如今兒媳即使工作再忙,亦經常致電慰問,令她的情況進一步好轉。

相關新聞
行政長官選舉 「雙英戰」成定局 (圖)
唐英年新增的13張提名 (圖)
梁振英新增的13張提名 (圖)
三名候選人提名分布 (圖)
唐英年簡歷
梁振英簡歷
話你知:當選須最少601票 3人最多選2輪
唐:防政策震盪致危機 (圖)
梁:齊心包容面對挑戰 (圖)
唐英年與梁振英治港理念及政綱重點
何俊仁補交5個提名 (圖)
何俊仁簡歷
何俊仁治港理念及政綱重點
立會通過引特權法查「西九門」 (圖)
立法會特權法查西九投票結果 (圖)
西九門新文件 CY:證無偏袒 (圖)
十名評審西九賽關鍵投票紀錄(註) (圖)
唐唐談僭建:依屋署要求還原 (圖)
林瑞麟:官員申報偶有技術性遺漏
嚴人寬己:曾涉「匯標」漏報 阿涂抽水忘己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