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謝雍(左)帶領的團隊在戊肝疫苗研發取得重大突破。香港文匯報記者廖穎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踏入2月的戊肝高峰期,香港錄得27宗病例,創5年單月感染宗數的新高,死亡率是甲肝的10倍,早前更出現一宗死亡個案,惟目前並無疫苗預防。科技大學與內地製藥公司研究員耗資450萬元,全球首次成功利用飛蛾細胞培植戊肝抗原蛋白,有助研發預防疫苗,有望最快5年後推出市場。
易大量繁殖 減生產成本
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謝雍帶領的團隊,向美國公司購入飛蛾幼蟲的細胞,再培植「病毒抗原蛋白」。謝雍表示,團隊建立一套獨特的系統和方法,而且該抗原蛋白容易大量繁殖,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減低疫苗售價。謝雍續指,飛蛾細胞能表達較長的「蛋白片段」,盛載更多的「抗原決定簇」,可與更多不同種類的抗體結合,增加製成疫苗的成功率;飛蛾細胞亦能提供良好的環境,令蛋白製成品在結構及功能上更接近戊肝病毒的天然蛋白,提升疫苗的效果。
他解釋,疫苗的保護性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原理,當疫苗注入體內,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提升人體對病原體的辨認和防禦,倘日後人體受病原體入侵時,免疫系統便能「回憶」該防禦機制,加快對抗病原體,從而達到免疫的效果,故抗原蛋白愈接近戊肝病毒的天然蛋白,愈能啟動防禦機制。
疫苗有望5年後推出市場
團隊經過年半研究,終於在飛蛾細胞中成功培植戊肝病毒抗原蛋白,為製造疫苗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下一階段將會進行臨床測試,首步是測試應用在老鼠的效果,疫苗有望5年後推出市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1/3人口曾感染戊肝病毒,在南亞和東亞每年約發生650萬宗病例,導致16萬人死亡及2,700宗胎兒流產的病例。謝雍表示,戊肝的死亡率是甲肝的10倍,孕婦感染戊肝的死亡率更高達20%。冬季和春季是戊肝的高峰期,因為天氣寒冷,市民多吃火鍋,較多機會吃動物內臟,增加感染風險,建議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