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詩幻留形:文藝的超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27]     我要評論

陳智德

 因著機緣和際遇,我由一個喜歡文學的讀者,進而成為文學創作者和研究者,部分原因也有感於少年時代所讀過的香港文學作品,從劉以鬯、徐訏、舒巷城、也斯等人的作品中,領悟到新的文藝思考,包括情感和人性的尊嚴,以至地方社區的人文歷史,很想為這文藝世界貢獻一點力量,參與那思考。寫作隱約是一種感召或呼喚,至於研究,則更屬於一種責任,是由於讀過那些作品,而感到必須去做一些為那些作品而做的事。

 研究花去不少時間和心力,但我心中還有許多未動筆的寫作題材,如音樂變化出不同組合,幻化成真實的、街上走動的人物,還有許多失散的朋友,都一一成為故事中的人物。他們還未化成具體,但我很清楚那些是什麼,如同我開始想再寫作時,心裡常浮現少年時代胡亂嘗試寫作的情景,那時經常模仿課餘所讀到的五四時期新詩和小說,抄寫在筆記本上,那時並不知道這些句子會成為持續的志業,逐漸蓋過其他喜好。

 由個人體驗出發,寫作更應該超越個人,成就更普遍而超越的思考,寫作的路也比個人的體驗更迂迴,由此我也想到一些作品,由本身的故事或題材以外,更寫及有關寫作本身的反思,如侶倫的《窮巷》、劉以鬯的《酒徒》、舒巷城的《太陽下山了》、也斯的《剪紙》,較新近的作品還有董啟章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這些作品都共同地用一個「作家」的視角,去反省有關寫作的問題,那思考在作品中如閃露的光,出現了一會,然後又化入故事情節當中,有關寫作的思考,終於也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

 我知道,他們都對寫作有過痛切的思考,它不是一種文字技藝或修辭,而是一種歷練和超越,可能有點抽象,但也不十分玄妙,不同人本來就有不同的歷練和超越方式,關鍵是,它由個人出發,最終超越個人,關乎更廣大的思考,文藝也應如是。

相關新聞
何倩彤的電影狂想曲 (圖)
《何倩彤:吾友烏有》 (圖)
《煉金術》 (圖)
《港男.藝術.維納斯》 (圖)
《安德魯.庫爾展望展》 (圖)
創作對談:「藝術是必需品」+「藝術打動人心」
李德全篇: (圖)
吳鴻健篇: (圖)
港澳雙拼藝術展
視覺推介:倫敦2012—奧運海報展 (圖)
視覺推介:王天仁朽木雕塑展 (圖)
歷史與空間:求證老少戀是個老大難 (圖)
豆棚閒話:美 境
古典瞬間:古代的名人秘聞
生活點滴:後退半步 (圖)
來鴻:寫在春天的臉上 (圖)
百家廊:奈奈子的眼淚(下) (圖)
翠袖 乾坤:安老有型格
海闊天空:高消費度假天堂
琴台客聚:胡適情歸何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