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來的三月份有一個不能缺席的活動——「香港音樂及朗誦節粵曲比賽優勝者表演及頒獎典禮」,因為要代表電台頒發「香港電台杯」。今年三月二十四日的頒獎典禮主禮嘉賓羅家英致辭時提到,自己很多時候都在內地拍戲,沒留意到中、小學竟然有這麼具規模的比賽。我相信不只家英哥沒留意這項粵曲比賽,普羅大眾對它也未必了解,所以特別根據刊載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戲曲資料中心網頁上、由嚴小慧撰寫題為《教育署如何推廣粵劇及粵曲》的文章,向大家撮要地介紹。
為進一步推廣和培養青少年對粵曲欣賞及學習的興趣,林家聲慈善基金、香港華都獅子會、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與教育署聯合舉辦了「香港學校粵曲推廣計劃」,由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零年初,舉行了三次工作坊,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及粵曲歌唱比賽,向中、小學及廿三歲以下的青少年學生推廣粵曲文化,內容包括粵曲導論、唱腔介紹、演唱技巧及比賽歌曲闡釋等參加人數合共二百一十四人。二零零零年二月至五月間,舉辦了一連十次「聽聽唱唱學粵曲」培訓工作坊供教師參加,更安排一次結業演出,讓參加工作坊的教師有實習機會。同是五月,舉辦一個校際粵曲比賽,分小學組獨唱、中學初級組獨唱、中學高級組獨唱、公開組獨唱及公開組對唱等五組進行。參賽者來自八十七間學校,總人數達二百四十八人,包括小學組一百四十三人、中學組七十四人及公開組三十一人。
由於各界反應十分熱烈,香港華都獅子會、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與教育署決定把粵曲比賽繼續辦下,希望這比賽能對學界有更深遠的影響,能藉以引起大眾對中國傳統藝術的關注。本來全港校際粵曲比賽是單項活動,數年前撥入香港音樂及朗誦節比賽項目中,成為常設比賽項目。
在今年頒獎典禮裡,遇上近來積極參與兒童粵劇培訓工作的劉千石。石哥既是粵劇愛好者,又曾在「仙鳳鳴」「擔擔抬抬」,他把粵劇藝術承傳的期望寄託在莘莘學子身上,正表現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愚公精神」。不過,他與我有同感,就是讓子女學習粵劇的家長現時沒有實質回報,長遠下去,便會敵不過有證書、有文憑可供考取的表演藝術。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