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積極推行居家養老,圖為老人在福建廈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閱覽室看書。
六十多年前,20來歲的張貞娥,年輕漂亮,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但如今,頭髮花白的她,卻躺在北京東五環外的一家臨終關懷醫院的病床上已經四年時間。張貞娥所在的松堂臨終關懷醫院,是一家民辦養老機構,集養老和醫院於一身。成立二十年間,搬了七次家,接待了三萬多老人,送走了二萬六千來人。
張貞娥年輕時,不小心從床上摔了下來,造成第二胸椎以下高位癱瘓。父母去世後,張貞娥和妹妹弟弟們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最近幾年我老是不斷生病,一有病就要去醫院,所以乾脆就來了這兒,還有人照料,又可以看病。」 張貞娥的退休費只有2200多塊,而她每個月光尿墊的開支,就至少需要四百多塊錢。
失能老人逾三千萬
相對正常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有著更大的實際困難。根據全國老齡辦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開展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數據,2010年末內地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有3300萬,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萬,佔在家庭居住老年人口的6.4%。預計到2015年,內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
與張貞娥住在同一樓層的王華瑩是松堂臨終關懷醫院的「開心果」。雖然她已85歲,但外表看上去還像個孩童,總是副樂呵呵的樣子。王華瑩一歲多時,生了一場大病,雖然保住了一條命,但卻從此以後留下了後遺症,四肢不長,只是身子長,個子只有幾歲的幼童大小,且不能走路,生活無法自理。
民資擴大養老市場
「父母在時,跟著父母過,父母走了後,就是街道的一個小時工照料我的生活,但現在小時工也快六十歲了,每天把我抱上抱下,已經力不從心,所以我就給北京市民政局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到松堂來,沒想到很快就批下來了。」王華瑩說。
松堂醫院是內地成立的第一所臨終關懷醫院。院長李偉介紹說,20年前醫院創辦時只有六張病床,如今這家已經頗有名氣的民間養老機構,已經能收治近兩百名老人,並且基本收支平衡。
雖然老齡化給內地帶來嚴峻挑戰,但老年群體需求正在催生一個巨大的老年消費市場。據民政部測算,到2050年中國的老年市場需求是8000多億,現在僅滿足基本需求在1000億左右。有分析認為,目前內地養老體系建設投資主要靠政府,如果有優惠政策,民間和境外資本等社會力量亦有較大釋放空間。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內地相關部門將落實國家現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促進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令養老市場更加多元化。據悉,動員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彌補政府公共產品投入不足,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消費的需求,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內地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