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對全屍的反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30]     我要評論

余似心

 香港人生死都要面對安居問題,私樓呎價幾千至一、二萬;撒手塵寰,處理臭皮囊,土葬用地愈來愈少,也愈來愈貴。好多人都寧可火葬,但一個骨灰龕所佔的細小體積,也動輒十多萬元。自政府批准骨灰撒落大海後,愈來愈多人選擇以此方式作為葬禮,真真正正地了結。

 有人會認為無人拜山最悲慘,但除非列祖列宗葬在一起,不然拜祭僅能維持三、兩代。一代一代過去,留下的還不是孤墳一個?後人移居海外後,更不知祖宗山墳何在。

 我想,死後把骨灰撒於青蔥山頭或大海,猶如回歸大自然,可免死人佔生地。只讓子孫擁有自己的照片,留為紀念,隨時隨地記得自己,更勝空等清明與重陽。

 最近三十一歲的何嘉敏因交通意外導致腦幹死亡,家人忍著悲傷,同意捐出她的心、肝、腎及眼角膜,救活了六個亟待拯救的病人,遺愛人間。死者母親與接受器官者相擁而泣:「妳體內有我女兒的心,她還生存!」「她延續了我的生命。」「我把兒子帶來這世界,只能給他六年生命,你們及醫院卻給了他無數個六年!」

 一如何家所言「我們不是分家財,只將我們原來用不著,會化為灰燼的東西,去延續其他人的生命。」

 何家的愛心,可讓我們反思死亡與全屍的觀念,大家都知道所謂保留全屍,屍骨最後還不是讓蛆蟲蠶食?拾骨時,我們見到的只是骸骨一副而已。選擇火葬或水葬,是把有用的器官燒成白灰。

 看何嘉敏,在身體化為灰燼之前,功能仍然良好的器官轉移到有需要者身上,在別人的身體內繼續發揮生命力,為多個家庭帶來希望,讓身體活得更有意義。她留在人間的不是一個墳墓、一個骨灰龕或是一幀照片,而是感受得到的愛心及生命力,使生命更美麗!

相關新聞
草原清輝耀香江——內蒙書畫作品展 (圖)
加強文化交流 促進族群共融 (圖)
清輝 (圖)
北國情 (圖)
初升的太陽 (圖)
太行深處 (圖)
清韻 (圖)
人物小品 (圖)
《落腳城市》:進城後 我們如何落地生根? (圖)
書評:為了你,更為了陳可辛。─陳可辛《自己的路》 (圖)
書介:鄧小平時代 (圖)
書介:冰與火之歌第二部:烽火危城 (圖)
書介:百歲老人蹺家去 (圖)
書介:Reuters Our World Now 5 (圖)
書介: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 (圖)
簡訊: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中國也有像亞里士多德一樣的大學者
徵稿啟事
百家廊:請客者說(上) (圖)
翠袖乾坤:對全屍的反思
跳出框框:盛 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