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為貪所蔽盲目投機 一旦斷資隨時破產
近年珠三角中小企融資難,讓民間貸款公司財路大開。高利息回報下,全民放貸之風愈演愈烈。本報記者今年3、4月在廣州、深圳、潮汕和中山等地採訪發現,深圳3000家民間借貸8成老闆為潮汕人,粵東擔保、拆借、親朋好友之間「標會」等各種類型的民間借貸遍地開花;從賣雜貨的士多老闆、目不識丁的農村老太太,到寫字樓白領、公司老闆,只要手中有點錢,都希望拿出去放貸,他們絕大多數對風險並無考量,若資金鏈一旦斷裂,隨時血本無歸。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李昌鴻
2009年,潮汕人林慕還只是深圳一家物業公司的普通管理員,拿著3千多的工資,平時打打文件,不諳金融圈。2010年,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成了一名民間借貸的中間人。「東莞的上家給我5個點的月息,我給人2、3個點,賺個利息差。借錢對象是同事、朋友。」最高峰的時候,林慕籌了30多萬,每個月賺6、7千,比工資高一倍。與此同時,林慕家裡四個兄弟姐妹以及一對父母也全都參與其中,從老家揭陽籌錢到珠三角放貸。
老百姓冀跑贏通脹
借錢給林慕的人以為,錢是通過合法註冊的民間擔保機構借出的,每個月能按時拿到利息,不少人抱著一個樸實的願望將血汗錢借出去:「至少高過銀行利息,至少跑贏通脹。」
或許正是利用人們這樣的心理,過去的兩年間,像林慕這樣的民間借貸中間人的「業務」特別紅火。他們大多從潮汕等藏富於民的地區借錢,然後放貸到深圳、廣州、珠海等經濟發達城市。
在潮州饒平縣新豐鎮,一個人口4萬人左右的偏遠小鎮,民間擔保和融資機遇雲集。當地一個融資公司,集資數額便達4千萬,不到半月便盡數貸出,其中大部分輸往珠三角。有知情人士介紹,由於粵東年利率僅20%,較珠三角民間融資30%-40%便宜10%甚至一倍,許多在深圳開辦工廠的人,通過親戚朋友關係貸款,將粵東資金搬至珠三角用於公司的運轉,以彌補公司資金鏈的緊張。
經濟欠佳放貸破產
有身家不過數十萬的普寧村民輕易籌得十倍身家,前往深圳投資。陳畢彬(化名)原先在村裡做飲食等小買賣,聽聞鄰居在深圳開辦手機裝配廠,便以1.5%的月息從家鄉20多個朋友和親戚處籌得500萬元,希望合作上游配件加工。不到一月陳畢彬便將資金集齊到手。誰料由於出口形勢不好,加上經營不善,鄰居生意虧損,欠了將近一億的債務,更悄無聲息移民出國,一走了之。
深圳市一資深業內擔保人士向記者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儘管深圳合法註冊的民間擔保機構不到200家,但深圳從事民間借貸的擔保、投資諮詢等公司就高達2000-3000家,後者是前者的10-15倍。而活躍在深圳的民間借貸中有80%為潮汕人。他們將資金從粵東向珠三角大騰挪,從中賺取利差。以每家擔保公司資金量為5千萬計算,從粵東地區湧入深圳的資金就高達1.2萬億。
普通老百姓將手頭的資金借貸出去是為了「跑贏通脹」,許多企業將資金投入民間擔保機構則是對實體經濟失望。
靠短期放貸賺快錢
黃先生2年前從一名港商手中盤下一個小型的出口燈具製造廠,原以為有設計專利,經歷金融危機後企業有發展前途。但接手後逐漸發現,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人力成本上升,企業生存都成問題。而作為小型工廠,向銀行貸款融資更加艱難。製造、貿易不好做,遂利用手裡賺得的一些錢,靠其他投資賺收益。林先生指,「民間貸款利率一般是一個月2.5%-3%,有些會更高一些,但只做一些短期貸款,貸款的企業一般也比較熟悉,並且還會對企業進行系列風險審核。」由於他們都是向熟人和朋友的企業借貸,借貸者可能出逃的風險不大,這遠較製造業賺錢來得快。
由於勞工和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升,珠三角製造業出現大量微利甚至零利潤企業,和黃先生一樣,珠三角不少製造業企業寧可將富餘的資金成立融資擔保公司。這些企業資金流出製造業,為缺錢的上下游企業和熟人朋友企業提供融資,年利息至少達20%-30%,較2008年增長了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