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被騙老人上街維權。 網上圖片
在潮汕地區,十多年前便曾流行過「標會」等集資模式。約定會期,眾人每月上交固定額度的資金給「會頭」管理,有需要資金的人需向眾人提出補貼標準,標準最高者中標,稱為「標會」。會期結束之後,眾人可以足額拿到上繳的資金,賺的便是每個月「標會」拿到的補貼。普寧市的陳先生回憶,當年有親戚參與類似的集資會,90年代末每天家中出入的現金便有上百萬。但隨後,不少「會頭」在約定的會期之前捲巨資「走佬」,在潮汕地區引發巨大影響。但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民間借貸又在潮汕地區風行開來,民眾對風險並無考量,陳先生感歎,「也許這就是人性的貪婪」。
不過亦有民間融資公司汲取前人教訓,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控制資金鏈斷裂的影響。記者在連日的採訪中了解到,饒平縣某連鎖融資公司規定,貸款人需有公司集資人擔保,且貸款額度以集資人出資額為最高上限。以其中一間公司為例,該公司4千萬的資金由10多人集資而成,其中有人出資400萬,則在他擔保之下,公司最多借出400萬。若資金未能收回,則在出資人的出資額中相應扣除,避免了其他出資人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