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金蓮希望加強香港與內地於智能高分子生物醫用材料的科學探討及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勞雅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紡織用的纖維除可以製成衣服,原來分分鐘亦可應用於醫學護理上,為人類健康謀福祉。專研智能高分子(intelligent polymer)纖維材料的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教授胡金蓮,正致力探究「記憶纖維」技術,她帶領的研究團隊便藉此成功研發「神奇面膜」,「記住」人體皮膚溫度,並於適當條件下釋放已儲存起來的養分,達到護膚目的。她表示,現時有關領域還未成熟,希望未來能與香港及內地的醫學、生物應用材料等專家合作,進一步將技術拓展至骨折等人體組織修復等,造福社會。
形狀記憶 智能所在
胡金蓮介紹指,高分子材料涉及塑料、石頭、礦物質等多種物質,而衣服纖維就是最常見的高分子之一。她表示,從物料性質來看,衣服纖維等高分子於不同環境下均能呈現相對穩定的性能,但是一旦結構受損及破壞,卻是難以復原,「就像生米煮成熟飯,但飯卻不能變回生米」。所以具有復原功能的智能高分子,雖然較少見,但往往受到關注。
胡現時主力研究的形狀記憶纖維就是其中一種有關技術,她舉例說:「有些物料遇光變軟,沒有光又變回硬,可以重複還原」,如此「記憶」功能就是其「智能」所在。
特定信號 重複變化
胡金蓮的團隊曾以相關技術成功研發「神奇面膜」,可按人體皮膚溫度釋放儲存起的護膚養分,有關智能高分子物料製成的面膜可「記住」一般人體的溫度,她解釋指:「當物料感應到面上皮膚的溫度,水分就會自然擠出來讓皮膚吸收,效果更好、更濕潤。」她又表示,形狀記憶纖維技術亦可因應外界特定的信號,而改變物料的形狀,而一旦信號消失即可變回原狀,以便重複使用。
特製藥囊 降低傷害
現時近似技術已應用於醫學上,胡金蓮稱,例如治癌藥物的膠囊,由於癌細胞酸度較高,故該膠囊可依特定的酸鹼度變化,到達癌細胞處才釋放藥力,減低藥物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
另外,應用於人體組織修復亦是記憶纖維技術未來重要的一環,例如骨折、癌組織切除等,如使用形狀記憶纖維,物料可以較小的形狀進入身體後,於適當的位置再按環境情況變大,將有關組織填滿。胡金蓮表示,有關技術仍處於應用開發階段,還需要很多時間及人力投放。
她在本月28日至30日將於北京主持香山科學會議,與主要來自香港及內地40多名醫學、高分子、生物應用材料、生物醫學等相關的專家學者,就「智能高分子生物醫用材料前沿科學和應用」展開討論及交流,希望能有就議題開拓新合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