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與內地,不論在政治、文化、經濟、聯誼,還是在中文學習方面的需要,人們對學習普通話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不過在學習過程中,粵方言地區學生一直面對4類學習障礙。
一、混淆陰平去聲
在聲調方面,粵方言學生掌握得不夠準確。大家都知道,普通話的聲調可分為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廣州話則有九聲,所以在學聲調時,對某些聲調的掌握有困難。當中陰平與去聲容易混淆,較多學生唸不好,因為廣州話裡沒有去聲,而普通話的去聲是急降調,調值是「51」,所以我們在學習期間就會發現,學生在唸兩個去聲的詞語時,往往會讀成兩個陰平,比方說,學生常把「電話」唸成「顛花」,將「個性」唸成「歌星」。
二、難發上聲尾音
在讀上聲時也會出現問題,普通話上聲的調值是「214」,由於廣州話裡沒有下降後又急升的調值,所以學生在讀的時候往往唸得不夠低,唸不到「214」這個調值,有時唸成「313」或是「24」,大部分學生不能把後半三聲唸上去。
要想掌握好聲調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採取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可以找一些陰平、去聲及上聲的詞語加以練習,最好能舉一反三地操練,也可以用五度標調法或做手勢的方法督促自己練習,相信會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正確的語感。
三、「e」音舌位不準
單韻母「e」音亦是學生在發音方面的難點,由於廣州話沒有「e」這個音,因此港人唸「車、這、色」這些字時,常把韻母「e」唸成廣州話裡的「ε」音。「e」的發音和「ε」不同,發「e」音時,其實是不圓唇音,應注意嘴角往左右咧開,嘴巴不用張得太大;舌頭應向後縮。港人發這音時舌位放得不準,便容易讀成「ε」音了。
四、不辨「g、h」音
最後我們再看看「g」和「h」的問題,「g」和「h」這兩個聲母均是舌根音,最大的分別是「g」是不送氣音,「h」則是送氣音。由於「g」、「h」不分,學生常常把「喝水」唸成「科水」,原因是普通話中的「h」屬舌根擦音,而廣州話的「h」是舌根音喉音,這兩個音是十分接近的,所以學生在發這「h」音時往往發出普通話的舌根送氣塞音「k」音。
「g」和「h」的問題較難解決,我們可以就「g」、「h」本身的發音部位來加以解釋,請學生用手感覺有沒有氣流從口腔出來,以此分辨是否唸準了「g」和「h」。不過這只是基本的練習,大家應當要熟練朗讀一些含「g」、「h」為聲母的字詞,反覆練習,例如:「回歸」、「皇冠」、「感化」、「鋼盔」等。 ■資料提供:楷博語言培訓
網址:http://www.putonghua.com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