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9年4月,越南總理阮晉勇訪問香港,與蔡冠深任主席的港越商會協商搭建兩地商貿平台。
兩場金融危機,暴露香港經濟過分依賴金融、房地產的不足,當社會普遍擔心香港不進則退,在鄰近地區及城市的高速發展及競爭中被日益邊緣化之際,蔡冠深卻力排眾議,強調自己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港擁地域優勢 拓展天地寬
他指出,憑藉位處東亞中心的地域優勢,及作為國家橋頭堡和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若香港能夠把握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機遇,爭取加入「東盟10+1自貿區」,就能在東亞地區發揮樞紐作用,機遇無限、商機無窮。
蔡冠深強調,香港不僅僅是一個700萬人的城市,更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又有著比深圳、上海等城市更靈活的「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作為「特區中的特區」,香港不但得到國家一貫的支持與關顧,亦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包括完善的法治、金融及專業服務制度,更是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豈會沒有發展機遇?問題在於香港的年輕人能否「看遠點」,不只盯著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與700萬港人競爭「本土市場」。
「港青」進神州 即知機會多
他續說,「港青」若能放眼神州大地,及至整個東盟、東亞地區,利用在香港所裝備的知識與經驗「闖天下」,就會發覺「哪裡都有機會」:「香港既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亞洲的一部分,享有無限的發揮空間,問題是你敢不敢放開香港這一故鄉的安逸,咬緊牙關去闖一闖、試一試,吃點苦,捱些累而已」。
蔡冠深認為,「十二五」規劃、「粵港合作」、「深港融合」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香港公布的「36招」,都是港人機遇所在:「我看不到香港會被邊緣化,只看到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只要大家將國家事業變成香港事業,將國家目標變成香港目標,用好國家給予香港的巨大機遇,就會發現自己的天地其實是那樣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