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錢景林 攝影 申衛星
──專訪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錢景林
上海文化的醇酒,已經醞釀170餘年,氤氳獨具,幽香遠播。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上海文化,海納百川,集古今中西文明於一身。隨著上海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邁進,上海的海派文化也日益彰顯,融入世界的舞台。「十二五」規劃繪就了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美好藍圖。本期高端訪談,記者就此專訪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錢景林先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菁
主持人安翊青: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擁有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首先請您談談「海派文化」的魅力,以及上海如何體現「國際文化大都市」之「國際性」?
錢景林:「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建設能夠展現上海的魅力、精神乃至靈魂,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內容之一。我認為,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應當發揚「海派文化」,傳承上海文化的精粹,吸納世界文化的精華,秉持創新精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海派文化的魅力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創新性的特點。上海中西文化交融,古今交匯,形成鮮明的特色,巴金、張愛玲、梅蘭芳、周信芳等文學藝術大家都是從上海走向全國和世界的。
上海文化的國際性如何體現?我認為首先是有一流的世界文藝水平,還要進行廣泛的國際交流。「引進來走出去」,擁有舉世聞名的平台和品牌。我們正逐步打造自己的文化平台,從「上海之春」、「上海國際電影節」,到「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的品牌魅力正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逐步彰顯。
運用國際方式 傳播中國文化
主持人安翊青:錢主席,您剛出訪希臘、奧地利、波蘭等國,您覺得中國文化應通過何種方式展現於世界?
錢景林: 我認為,要運用國際通行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提出「向世界說明中國」,十分精闢,不是宣傳而是說明,外國人就接受了。所以,我們要用能被世界所接受的形式和平台來傳播中國文化。為此,我們必須研究國外受眾的習慣、心理、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從滿足他們的需求出發,做有效的溝通和傳播,關鍵要做到:一適合世界人民的習慣,二體現中國的真正水平。姚明、劉翔就是通過國際通行的體育文化的方式,讓國外朋友了解中國。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把姚明作為榮譽大使,是非常有遠見的。
民間文化產業 上海方興未艾
主持人安翊青:上海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上海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其地位、作用越來越顯著。近年上海市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推行了哪些舉措,您覺得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錢景林:文化產業已成上海的支柱產業,「十一五」期間,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遞增約12%,其中2010年的增加值近1,000億元,已佔全市總量近6%的份額,目前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上海市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主要有幾方面的舉措,一是優化空間佈局。文化產業將形成「一軸、兩河、多圈」的佈局。「一軸」即橫貫中心城區東西向的軸線,匯聚演藝、會展等產業。「兩河」即蘇州河與黃浦江,沿岸分佈著歷史風味悠然的廠房倉庫,文化創意產業依托這些特色建築得到發展。「多圈」為全市文化產業園區及創意產業集聚區。二是著重扶持重點文化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強原有的演藝、傳媒、出版等國有企業,扶持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支持方興未艾的民間演出團體。我曾觀摩了一些演出,水準相當之高。近年來,金融企業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三是構建服務體系。2009年上海成立了全國首家文化產權交易所,目前正在積極完善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四是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各種演出團體、文化創意、動漫遊戲以及移動多媒體發展很快,社會資本進入越來越多,多種所有制競爭並共同發展,將有利於構建新的文化產業格局。
我相信,未來上海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上海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會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