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工徐小曼憂慮不少手機遊戲程式含有賭博成份,令青少年混淆賭博與娛樂,不知不覺沉迷,甚至成癮。香港文匯報記者廖穎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智能手機普及,賭博手機遊戲也慢慢滲入青少年的生活。有調查發現,近半受訪中學生過去一年曾經賭博,最普遍的賭博活動是社交賭博和含有賭博成份的電子遊戲;更有4.4%受訪者可能成為問題或病態賭徒。有社工指出,最年輕的輔導個案僅10歲,另有近60%受訪者視賭博為娛樂活動,憂慮現時不少含有賭博成份的遊戲融入手機應用程式中(Apps),令學生混淆賭博與娛樂,不知不覺沉迷,甚至成癮。
專門協助青少年戒除賭癮的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全健中心」,今年2月就賭博行為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來自11間中學的926名中一至中五學生。結果發現,46.5%受訪學生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而受訪學生參與最多的賭博活動以社交賭博為主流,例如打麻雀和撲克牌,佔33%;其次為含有賭博成份的電子遊戲和六合彩,分別佔27.8%和13.9%。
70%誤以為賭博無害 不沉迷即可
調查又發現,4.4%受訪學生可能成為問題或病態賭徒,主要特徵包括對賭博行為有強烈渴望,注額越多越能得到滿足感,甚至為博賭而說謊等,難以自拔。調查亦發現,70%受訪學生認為賭博無害,該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不少中學生對社交賭博持寬鬆態度,認為只要不過分沉迷即可接受,變相為參與社交賭博提供藉口,將賭博合理化。
此外,57.5%受訪學生認為賭博是娛樂活動,徐小曼憂慮不少含有賭博成份的遊戲滲入遊戲機中心和線上遊戲中,將令青少年對賭博遊戲產生錯覺,以為只是娛樂消閒活動,並在不知不覺中沉迷,甚至成癮。她表示,現時智能手提電話十分普遍,令青少年更易接觸設有投注服務,或有賭博成份的遊戲應用程式,「不用親身前往投注站便可下注,更方便青少年賭博,父母亦難以察覺子女參與賭博活動」。
中二生賭波一注輸2000元
徐小曼表示,最年輕的輔導個案是年僅10歲的兒童,問題不但越趨幼年化,賭博的金額亦不容忽視,有中二學生曾賭波一注輸掉2,000元。調查同時發現,20.2%受訪學生承認過去一年曾與父母一同賭博,她強調,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很重要,青少年生活圈子較窄,倘家人或朋友沾有不良習慣,加上自制能力稍遜,上癮的風險便會大大提高。她建議青少年辨清賭博及娛樂活動,如遇賭博問題,應盡早尋求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