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范徐麗泰認為,反對派在議事堂的鬧劇,損害了立法會的認受性。 資料圖片
從回歸前到回歸後,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在香江政壇不同崗位上為國家、為香港作出貢獻,她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論盡香江在回歸後三個5年的不同發展,印證港人如何在跌宕起伏中保障了核心價值,穩步向前。展望回歸後的第四個5年,她告誡港人抓緊未有真正善用的自我優勢,今後順應祖國發展勢頭,早著先機;亦期望下屆政府能在深思熟慮及迅速反應之間取得平衡,兼聽建議與批評,把治港藍圖化為美好明天。
回望回歸路,范太憶述,當初港人對「一國兩制」投以懷疑眼光,甚至擔心中央「事事插手干預」,一轉眼15年過去,歷史卻印證了「一國兩制」保障了港人的核心價值,在法治、自由、人權及民主4方面,更加較回歸前有所進步。她強調,當今司法獨立,各人對裁決意見可以不同,但仍然堅持按法律制度跟進;港人享受自由氣氛,更能「盡用」新聞、言論及集會的權利,「有人說香港是遊行之都,卻不失文明」;港人對人權及民主有更大關注,同時也獲得更大尊重及發展。
首兩個5年:齊心與復甦
細說15年的人和事,范太以3個階段作結。回歸初期的首個5年,她形容,不論特區政府、立法會及港人也充滿信心,力求做出成績,萬料不及一場金融風暴,特區官員一如各國政府般低估風暴威力,令發展未如理想;但總的來說,港人尚算齊心,在中央傾力支持下,穩住了香港的經濟和社會。
好景不常,香港在第二個5年慘受沙士之苦,全城經濟蕭條,「二十三條」立法更成為導火線。「這一刻開始,香港反政府聲音開始取得更多人認同,但中央貫徹對港關懷備至,還推出CEPA及自由行,讓香港經濟踏上復甦之路,特區政府更形容香港走進了『黃金10年』。」
第三個5年:與期待有落差
開心日子過後,香港踏入回歸後第三個5年。范太憶述,特區政府為了刺激市場蓬勃,決定停建居屋及減建公屋,樓價自此飛漲,年輕中產「捱貴租、難置業」,經濟成果集中於富人及大企業,升斗市民的不滿升溫。
她形容,香港在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中,經濟並沒有大突破,數字雖好,但「分餅不均」,貧富懸殊、住屋、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愈來愈多,「特區政府好像很努力做事,但市民卻感受不到受助,出現了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第四個5年:冀替專業開門
還有半個月,香港將迎來回歸後第四個5年。范太認為,香港一路以來,彷彿未曾真正善用自我優勢,「香港很自由,年輕人腦袋活躍開放,港人認識西方思維,亦近水樓台與內地市場同聲同氣,這個優勢好到不得了,但要想辦法去用」。
她說,香港要繼續做好「支持內地走出去,協助外資走進來」的中介角色,同時加大力度推動「六大產業」發展,政府亦應在當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內地講究政府與政府打交道,特區政府要身先士卒,為香港專業『開門』,才有路可走。市場實在太大,企業靠自己不是不可能,但只怕大多在途中已跌低」。
范太說,從候任特首梁振英的政綱,體現到他很可能會率領下屆政府承擔這使命,「我不敢說他能否做到,但起碼他已預告。我當然希望他能辦得到」。
面對未來風雨中的機遇,她深信,香港迫切有待處理的問題已擺在眼前,亦曾在過去的特首選舉中幾經辯論,領導人及其團隊必須用政治智慧,在深思熟慮及迅速反應間取得平衡,同時尊重不同取態,並視之為警惕,「別人說10件事,即使只有半件有道理,也應考慮。沒有道理的,又何必再爭拗呢?香港市民自有分寸,或許年輕一代未經歷過,會認同一些批評『有道理』,但隨著年紀長大,自可看透香港在回歸後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