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昨公佈,將以13.88億英鎊(約166.73億港元)巨資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市場形容為「天價」交易。港交所收購LME雖然代價昂貴,但卻是一項關乎長遠發展的戰略部署,不僅可以帶動港交所成為多元化綜合交易所,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且有利於國家爭取國際商品定價的話語權,是一項物有所值的戰略投資。
有市場人士認為,是次收購的市盈率高達180倍,超乎市場預期,而LME只是微利企業,盈利貢獻難有驚喜,港交所需要背負沉重的財政壓力,營運能力未來數年的展望負面。但是,LME在全球有色金屬期貨交易位居龍頭地位,影響舉足輕重,收購LME不能只算短期的經濟賬,更要看到其帶來的戰略性利益。
此舉有利香港金融業的做大做強。儘管香港是國際、國家的金融中心,但金融業發展比較單一,主要以股票為主,近年更以依靠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作支撐,發展的後續動力開始顯疲態。收購LME對港交所而言是一個重大發展,有利彌補港交所商品期貨交易的落後局面,產生股票和有色金屬期貨雙重競爭優勢,進一步發展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增加香港金融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如今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全球交易所強強聯手,收購合併是大勢所趨,藉以增加交易所的營收,打造交易產業「巨無霸」,可在短時間內擴大市場佔有率、提升市場競爭力。港交所收購LME是達成國際聯盟的良機,不能不重金出擊,借助收購產生的協同效應,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LME是世界首要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同時也是全球有色金屬期貨的定價中心。是次收購更重大的意義,在於爭取金屬的價格話語權。雖然中國已成為金屬生產和消費大國,但由於在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缺失,結果出現「中國買什麼,什麼就漲價」的怪現象,中國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透過港交所併購LME,增加中國在金屬市場的定價權,不僅可以降低中國企業要承受的巨大市場風險,而且有利於逐步建立有利於中國的國際金屬定價基準。另外,港交所成功併購,勢必推出人民幣計價產品,將是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的戰略部署,所以是次收購並非一個普通的商業行為,而是與國家發展攸關、滿足國家發展需要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