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自2004年啟動後,本港人民幣存款累積千億元計。資料圖片
回歸15年以來,香港經歷過三次經濟危機,分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襲港,以及2008年的環球金融海嘯。作為身經百戰的資深銀行家,黃遠輝謂箇中最難忘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身為「炒房高手」的他因當年10月港元隔夜拆息一下子飆升至300厘,「長坐現金而賺鬫n多錢,每日以億計」。
雖說2008年金融海嘯為百年一遇的經濟災難,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對當時的亞洲人以至香港人來說,亦堪稱一場夢魘。當年5月,由泰國開始爆發,亞洲多國貨幣貶值,泰銖一年之內大幅貶值34%。
亞洲貨幣大幅貶值,普羅市民尚且也會擔心港元前景,更何況當時任交易員的黃遠輝,一個落盤決定或足以影響一間金融機構的命運,現在憶起此段膽戰心驚的往事,黃遠輝亦難掩戰戰兢兢之情。
港府打大鱷 隔夜息300厘
黃遠輝憶述,當年泰國出事後,很擔心香港會步其後塵,再加上回歸的不確定因素,市場情緒陷於恐慌,而交易員的策略就是「現金為王」。恐慌情緒延續回歸後的10月,亞洲金融風暴終登陸香港,港股大跌,令普羅股民損手爛腳,並引起資金流大亂。
誰知亂世造英雄,港府為打大鱷,在10月將港元的隔夜拆息一下子抽高至300厘,增加大鱷的利息成本逼其平倉離場,而黃遠輝因坐擁大量現金,一日內只進行拆借已可賺達300厘息率,每日賺取數以億元的收入。單看結局當然十分美滿,惟回想起當年5月至10月的不安情緒,黃遠輝不諱言當時以現金為主的策略「純粹幸運」,同時亦托賴本港銀行體系硬淨,聯繫匯率亦發揮作用,「97年總算順利過渡」。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拖垮本港經濟,構成失業率高企,黃遠輝坦言當時未有擔心失業,只因相對今時今日,當然銀行業可謂機遇處處,「東家唔打可打西家」。黃遠輝之後便平步青雲,2001年當上渣打銀行中國區行政總裁,於2004年更投身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亞洲,獲任董事兼副總經理,直至去年9月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