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馬會的捐助下,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得以購置先進的康復設備和器材,包括圖中的水療設備。
——救災當仁不讓 同創奧運歷史
除了匡扶社群,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外,每當國家遭逢天災,馬會均即時作出緊急捐款,並發起籌款活動。2008年,國家民政部向馬會頒發「中華慈善獎」特別貢獻獎,表揚馬會在慈善方面的工作。
港人與內地同胞血脈相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90年代初華東及華南水災,08年侵襲全國的嚴重雪災、四川大地震,以至近年的青海大地震等,馬會共撥捐超過12億港元,讓無數災民受惠。
四川汶川大地震後,馬會除即時緊急撥款3,000萬港元協助救災,並透過籌款活動,籌得超過950萬港元。馬會更撥備10億港元援建共7項工程,既有硬件的設施重建,也有軟件的人才培訓,重點恢復和提升當地教育及醫療服務,及推動防災減災和災後重建研究,藉此推動當地持續發展。
10億港元助四川重建
近月,馬會的7個援建項目陸續落成,包括開創體教結合教學模式,致力培養新一代智慧型體育精英的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馬會主席施文信在主持該校的開幕禮時表示:「奧林匹克運動學校不單填補了受災運動設施所遺留下的空白,更是最富創意和極具想像力的項目,在這裡將會培育出文化科學知識與體育才能兼備的精英人才,為他們日後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回歸後,馬會與內地的交流及合作更為密切,更於北京成立內地首間馬會會所,讓內地更了解馬會的非牟利營運模式,將盈餘撥捐公益的良好做法。
奧運史上最先進場地
回歸祖國後在國際馬壇日益顯要的地位,配合中央政府充分落實「一國兩制」,令香港獲得千載難逢的機會協辦北京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給予香港市民一次難得的機會,參與國際級體育盛事。
馬會憑藉專業的經驗,投放超過12億港元,以不足兩年的破紀綠時間內,在香港設計和興建被譽為奧運史上最先進的馬術比賽場地及設施,並提供頂級的專業支援服務,獲北京奧組委授予「北京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重要貢獻機構」的名銜。來自各國的專家、教練、運動員及國際奧委會亦對場地的國際級水平給予高度評價,香港亦因而獲得「馬運之都」的美譽。
前年廣州舉辦亞運會,馬會再次全力支持廣州亞組委,於從化舉辦國家首個大型國際馬術比賽,除為項目設計及建造場地外,還提供包括馬匹運送、檢疫及馬房管理等專業支援服務,成功建立首個獲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開創先河。
推廣國情教育增民族感
此外,馬會多年來積極推動國情教育,包括安排本港學生到訪內地修讀國情教育課程,支持海外華裔青年和團體到內地舉行交流活動等,讓世界華人加深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從而鼓勵他們為國家及香港的未來發展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