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87年谷超豪在復旦校園與學生討論數學問題。網上圖片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的離世,又一次引起公眾對中國數學乃至基礎科學發展現狀的強烈關注。有人感慨說,谷超豪的去世意味著此前數學教育遺留的紅利最後代謝完畢;更有人直指,如今的中國沒有培養出一個傑出的數學家。
「中國下一位著名數學家將會是誰?」的確,這個問題戳中了近二十年來中國數學研究以及中國基礎科學領域的痛處。其實,兩年前,就曾有人問中國數學家吳文俊「近20年來,中國除了華羅庚、陳省身、陳景潤等老一輩數學家的著名成果之外,還有哪些叫得響的數學研究成果,還有哪些大師級人物出現?」吳文俊當時只能苦笑著說:「不敢說。」
效益產出慢被敬而遠之
儘管中國13億人中有1.5億中小學生是以數學為基礎課的,中考、高考中,數學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中國數學的基礎教育,不遜於任何數學先進國家。然而,中國只能算是「數學大國」,卻不能稱為「數學強國」。
與過去數學家輩出的時代相比,是中國現代人的靈氣不夠嗎?那絕對不是。中國近30年的發展過程中過於追求「短平快」,不能馬上又效益產出的基礎科學正在逐步被人們丟掉,政府資金、人力投入都不夠,研究基礎科學的科學家被邊緣化。此外,時下的許多中國人過於注重實用,過於注重功利,甚至是名利和收入。對於數學這種離名利較遠、付出很多、收入有限的純科學純抽象研究,人們往往敬而遠之。數學就是這樣一項清苦的科學,獻身數學的人要有像教徒一樣的精神追求和心靈激情。
國家開始注重人才培養
在中國數學研究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大多數高校的數學系正在成為目前最受冷落的院系。事實上,數學學科的現狀正是中國整體基礎而科學領域的一個樣本和縮影。
好在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已經意識到中國基礎科學疲軟的現狀,開始從資金上支持基礎科學領域的發展以及科學人才的培養,不過很顯然「藥力有限」。我們需要對中國數學學科現狀的清醒認識和冷靜反思,也需要針對學科發展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對症下藥的革新與改造,但無疑更需要在現有條件下自力更生、埋頭苦幹的毅力與韌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