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5周年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800個少數民族貧困兒童叫他「父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屠海鳴親切握手。

——記上海豪都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屠海鳴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來,特區同胞在國家經濟騰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應為人銘記的是,他們在各自行業獨領風騷的同時,也不遺餘力地為祖國慈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對於財富我已經感到很滿足,現在我該做的是回報社會。我認為,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去溫暖困難群眾,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這是每一位企業家應盡的社會責任。」 ——正是有這樣一位香港房地產商,他身體力行,時時刻刻向公眾表達著這樣的信念,正是這樣一種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支撐著他的樁樁善舉。他,就是奔波於香港和上海兩地的著名企業家屠海鳴。

 屠海鳴,1983年7月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而後又就讀於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專業,獲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在上海解放日報社擔任記者的6年生涯裡,榮獲過上海市首屆「十佳記者」光榮稱號。在他的記者生涯如日方中之時,他卻毅然下海,定居香港開始創業。目前擔任香港豪都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和上海豪都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事業開展得轟轟烈烈,從香港又轉回上海。

 然而,創業並不是屠海鳴追尋的唯一人生目標,他的理想在於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在如今利字當頭的房地產商界,開發商能夠想著社會責任,能夠想著老百姓,已是非常難得。更難得的是,屠海鳴一直實踐著做一個「百姓開發商」的承諾。他做房產開發堅持微利經營,他賺取利潤時刻不忘回報社會。這些年來,屠海鳴已經向上海、四川、重慶、甘肅、河北、江西、雲南、陝西、內蒙等地捐贈多達9500多萬元,捐款涉及慈善事業、溫暖工程、幫困工程、希望工程、教育事業等方方面面。他自立基業,兼濟天下,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在他的身上,籠罩著無數慈善光環,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首屆慈善獎、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上海市政協「愛心獎」、上海市年度愛心獎……他的名字更連續數年長居海內外各種慈善榜之上。屠海鳴身兼多職,作為幾家企業董事長,在經營好企業的同時也在企業文化中融入慈善元素;作為海內外70多家商協會的負責人,他引導企業家們抱團做善事,樹「誠信經商、團結互助」之風;作為滬港幾大重要慈善機構的參與者,他身體力行,還引導更多的人關注、參與到慈善中來。對屠海鳴來說,角色是多變的,慈善是不變的。

在貧困山區撫養800個兒童

 對企業而言,「正德」可視為一種社會責任和職業操守,彼此信任,盡職盡責,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屠海鳴在做好、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一刻不忘自己的人生信條:道義為先,存善於心。2002年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一次特殊旅程讓他一下子與800名孩子心連了心。作為全國最貧困縣之一,積石山的20多萬各族人民還過著貧困的生活,國務院僑辦和扶貧辦把積石山縣選定為幫扶縣,包括屠海鳴在內的一批僑資企業家、華僑華人前往考察。一路所見的貧困,讓屠海鳴觸目驚心直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去過很多貧困地區,但沒比他們更苦的了!」更讓屠海鳴感到揪心的是那裡的孩子們一雙雙充滿期盼的眼睛,連溫飽都成問題;那裡的孩子自然沒有錢來讀書接受教育。可如果還是這樣下去,這裡的貧困到何時才能改變,各族民眾到何時才能衣食無憂?聽著當地州縣幹部的工作匯報,一個個數字更令人感到震驚,許多戶家庭的財產不值50元、3000名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3000人集中起來,那可是黑壓壓一大片,那麼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積石山能不窮啊!屠海鳴在匯報結束後第一個要求發言:「教育是根本,要擺脫貧窮、改變積石山面貌,只能從完善教育入手。」他主動提出,願意「認養」800個孩子,提供他們小學六年全部學雜費用,那就是140多萬元的巨額捐贈啊!當地州長、縣長、鄉長一個個走到屠海鳴面前,深深鞠躬,感動地說:「您真的幫我們做了件大好事!」在他的帶動下,不到一刻鐘的時間,3000名孩子六年的學雜費用全部有了著落。如今這800個孩童已全部小學畢業,屠海鳴又聯絡三位僑商,投資為他們的家庭辦起了養牛場,以讓這些各民族同胞早日脫貧。

100位勞動模範

 了解屠海鳴的人都知道,他和勞動模範們有著深切的感情,尤其是那些身處困境、上了年紀的勞模們,屠海鳴就更加表現出對他們的關愛與照顧。他每年都要捐出100萬元,給內地100名生活上有困難的勞模們,特別是那些身處困境的老勞模;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多次親自上門探望他們,關心他們的身體情況,老勞模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勞模的貼心人」。

 在屠海鳴看來,勞模們的事蹟激勵著整整一代人,特別是那些勞模中的「勞模」,他們以前把加工資,分房子的機會都讓給了別人,自己響應祖國的號召到偏遠地區去工作、去建設。現在的他們年紀大了、身體差了、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也許這些勞模們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屠海鳴沒有忘記他們,沒有忘記他們曾做出的貢獻,更身體力行地帶頭更加的關愛他們,呼籲社會為他們營造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1500萬元捐給地震災區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災難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令整個社會感到震驚。第一時間,屠海鳴就投身到了支持災區行動中。人在香港的他迅速向災區捐出了200萬元抗震救災。然而災害的影響比他想像的更大,媒體持續播放救災一線情況,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目睹災區慘狀,2008年5月15日從海外開會歸來的屠海鳴一下飛機便直奔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又捐出500萬元。不僅如此,為了帶動廣大僑資企業捐款,他又趕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捧上了一張100萬人民幣的支票。

 而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屠海鳴從「攜手共建」到「感恩僑愛」,兩次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李海峰親臨地震災區,目睹了江河變色、家破人亡,目睹了臨危不懼、捨生忘死,目睹了千里馳援、愛心奉獻。屠海鳴更是在奉獻愛心千萬元後,以最快的速度聯合其他幾位僑資企業家又在地震災區共同捐建「僑愛家園」、「僑愛生活樓」。2010年6月23日,重慶市梁平縣城西海鳴僑愛初級中學校園內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由屠海鳴捐資100多萬修建的「僑愛學校」竣工落成。17個班級、1012位同學,80%均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弟。他們高高興興的重返校園。

 從一位房地產商到山區學童資助者,從一家家商會會長到「希望小學」的名譽校長,屠海鳴總是以樂觀的心態接受每一種社會身份,並兢兢業業地完成這些身份賦予他的使命與責任。他將愛心灑向全國各地,在雲南、甘肅、內蒙古、寧夏、河北、江西等貧困地區,都有他設立的教育獎勵基金、捐助的希望小學、僑心小學、希望教學樓等。四川地震後,他還通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邀請了300位四川地震災區學生、200位教師、100位校長來滬歡度夏令營。這一連串的數字記錄了他的行善歷程。這位包圍著愛的光環的愛心企業家,就是這樣一如既往地回饋著社會。

善者,總是以民為先

 愛心無限,兼濟天下。作為慈善家,面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屠海鳴總是默默無聞、樂善好施;作為科班出身、又是曾經的著名記者,他迄今仍保持著大量閱讀的習慣,還時常應約向傳媒寫稿,筆耕不輟;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他多年都到社會認真調研,創造了連續10年奉上整整100篇與城市發展、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高品質提案;他還是中央、香港、上海和全國各地70多家商會協會的負責人,他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獻給了社會,真是達者濟天下。

 屠海鳴,一個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但又是個善良的性情中人,他已記不清曾有過的善行義舉的準確數字,可每當他收到那些他曾資助過的老人們、鄉親們、孩子們雪花般的來信,那種從心底而生的欣慰之感讓他的意志更堅定:行善之路,任重而道遠。「慈善是我一生的追求」,這是他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社會的承諾。

相關新聞
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 (2012-07-01) (圖)
各行業 續創輝煌 十五載 成就驕人 (2012-07-01) (圖)
經濟穩步發展 鞏固六大產業 (2012-07-01)
加強社會保障 民生獲得改善 (2012-07-01)
遵循一國兩制 促進經貿交流 (2012-07-01)
數字香港 (2012-07-01)
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 (2012-07-01) (圖)
傳承知識與祖國同步前進 理大北上交流辦學先行者 (2012-07-01) (圖)
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 培育人才 服務社群 (2012-07-01) (圖)
理大專家團隊參與國家研究 (2012-07-01) (圖)
理大代表團於1978年歷史性訪問西安交大 (2012-07-01) (圖)
理大鼓勵學生到內地參加社區服務 (2012-07-01) (圖)
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 (2012-07-01) (圖)
服務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 助力中國巨輪前進 (2012-07-01) (圖)
國家開發銀行的使命 (2012-07-01) (圖)
十八載風雨兼程 砥礪支持國家實體經濟 助力民生與中小企業發展 (2012-07-01) (圖)
國開行香港分行:扎根香港十餘載 見證並促進香港繁榮與穩定 (2012-07-01) (圖)
未來發展:穩中求進推動國際業務合作 以市場化方式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2012-07-01) (圖)
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 (2012-07-01) (圖)
成功不忘鄉梓 立足香港關心祖國 (2012-07-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5周年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