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前在墨西哥會見法國總統奧朗德。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
編者按:上期專欄已就中法關係的歷史背景作出詳細探討;今期則主要集中分析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後的對華政策及兩國的未來發展方向。
今年5月6日,奧朗德戰勝薩科齊,成為17年來法國首名左翼社會黨總統。每當大國領導人出現更迭,便會引發新領導人上台後內外政策變化的討論,因為領導人的個性、經歷和偏好,將會影響其看問題的方式,從而對其內政外交政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法國最近幾名前任總統中,希拉克以熱愛中國文化著稱,薩科齊任內則訪問中國多達6次。奧朗德作為從沒有來過中國的法國新總統,執政後將實施怎樣的對華政策,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與外交。出版英文學術專著《崛起中國的東亞地區政策:建構主義視角》和中文著作《北歐:這裡沒有窮人》。
希拉克愛中國文化 薩科齊六訪華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以酷愛中國文化著稱。希拉克閱讀過大量關於中國歷史和文物的書籍,尤其喜歡中國的文化古跡及繪畫藝術。早在1978年,希拉克曾感歎說:「世界曾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說是第八大奇跡了。」199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法,希拉克特意登門向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求購一幅畫,作為送給朱鎔基的禮品。2000年12月,「中國文化季」活動在巴黎舉辦期間,希拉克參觀「中國考古發現展」。2003年1月,希拉克寫信給華文報紙《歐洲時報》社長說:「我對中國及其文化興趣濃厚,對進一步發展法國同中國的關係的願望始終不渝。」
希拉克主政法國12年,中法關係獲得良好的發展,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04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法國,希拉克又高調反對台灣公投。
「理性強人」對華先硬後軟
薩科齊是傳統右翼代表,素以「直言敢幹」著稱,被外界視為「理性強人」。他曾在自傳中寫道:「我不是想成為總統,我必須成為總統。」1968年法國爆發學生運動,薩科齊加入右翼陣營,並成為希拉克的助手。
薩科齊任內前兩年,中法關係出現惡化。2008年,北京舉行奧運會,法國帶頭抵制中國。在新疆、西藏問題及人權問題上,都給中國施加壓力,並且接見達賴喇嘛。但因受到金融危機衝突,法國意識到經濟的復甦需要中國,遂與中國改善關係。雖然薩科齊對中國文化不了解,但他對中國改革開放很欽佩,並且6次訪問中國。經過與中國的衝突,薩科齊主政下的法國,其對華政策逐步走向穩定。薩科齊認為,中國是朋友而不是敵手,法國人應學習中國人勤奮工作的精神,積極與中國政府協商,通過擴大對華出口來削減貿易逆差,同時分享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薩科齊也認為要以協商而不是抨擊為策略。至於人權問題,無論公開新聞發布會或黨內研討會,薩科齊似乎把這個敏感話題從中法對話的主要議題清單上取消了。
正反對對碰:奧朗德對華政策 強硬 VS 務實
奧朗德的勝選,其對華政策引發眾多的猜想,其中既有不利因素,也有利好因素。其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
不利因素:左翼較重人權 曾向台售武
奧朗德所屬的法國社會黨屬於左派政黨,他們主張國有化,較注重公平和中下層的利益。而戴高樂、薩科齊等所屬的人民運動聯盟屬於右派政黨,較注重效率。有學者分析說,右派執政較務實,而左派執政對人權和自由原則會較關注。歷史上,法國左翼總統在對華關係上有一些負面遺產,如在密特朗執政期間,法國向台灣出售「幻影」戰機等。
基於以上原因,有人認為,奧朗德當選總統後,會令中法關係存在某些不穩定性。
不利因素:不反對見達賴 促人幣可兌換
首先,奧朗德反對中國對歐洲施予經濟援助,因為這會影響法國的主權。其次,他把中國當作法國貿易逆差的禍根,聲稱不接受不可兌換的人民幣。再者,他考慮到法國的影響力有限,提出把解決法中經濟分歧提升到歐洲層面。最後,在人權方面,奧朗德宣稱不反對接見達賴喇嘛。
奧朗德表示,法國希望中國和歐洲的貿易關係更平衡,期望中國能更大力度地開放市場,尤其是公共市場,也希望能有更多高科技企業進駐中國,以及人民幣盡快成為可兌換貨幣。但奧朗德也給自己的主張留有餘地,聲稱不拒絕中國產品,希望雙方貿易平衡。
當然,奧朗德對華政策也存在一些利好因素,主要體現在:
利好因素:個性謙和 做事理性
奧朗德出生在中產階級普通家庭,父親是極右翼支持者,對他的言行要求非常嚴厲,母親從事社會工作,讓他學懂同情窮人。奧朗德從小善於傾聽,不易走向極端。奧朗德臨時內閣的成員,大部分是技術官僚,具有實務風格。
利好因素:重視對華關係 放在執政首位
無論奧朗德或薩科齊,在總統競選中,都沒有太多地提及對華政策。有學者分析說,這說明法國認為與中國的合作十分重要,有意識地在辯論中避免談到中國,客觀上為其今後發展對華關係留下更多空間;其次,奧朗德在一些對華政策上持有強硬立場,也有可能是競選需要,他上台後會採取更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奧朗德雖然至今從未到訪中國,但今年春節,他親自到巴黎的中國城向華人祝賀春節。他又曾表示:「如果我在5月6日勝選,我第一個會見的將是中國主席。」這表明他重視對華關係,並將對華關係放在其執政開始的首要位置。
法國駐華大使白林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奧朗德上台後,法國同歐盟的關係、法國同中國的關係都不會產生大變化。
利好因素:當選後首見孔泉 稱願續協作
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是奧朗德當選後會見的首名外國駐法使節。奧朗德在巴黎會見孔泉時說,法國願進一步促進法中兩國在經貿等領域的友好交往與合作,擴大相互投資。兩國要繼續在20國集團和當前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上加強協調與合作。
任「中國通」為外交顧問
燕保羅擁有法國埃克斯政治學院中文文學學士學位,能操流利普通話,且熱愛中國文化,是法國外交部著名的「中國通」。他曾在法國駐華使館任公使銜參贊,其間還曾在法國駐廣州總領館任總領事。他是「公認」的中國問題專家,是法國外交部對中國最了解的人士之一。奧朗德任命他為外交顧問,表明對中國的重視。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江時學認為,無論誰當選,中法關係的大方向不會發生根本性轉變,而這個大方向就是在經貿合作不斷加強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另有專家表示,中法關係的未來走勢最終還是由兩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來決定,誰來執政不會造成大影響。
共同利益多 溝通減摩擦
中法之間具有堅實的戰略合作基礎,兩國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大力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強調維護聯合國權威,運用多邊主義外交。
2001年,時任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在談到中法關係的重要性時說:「法國是歐盟的重要成員,中法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對國際事務負有重大責任。」另在2001年歐盟的「萊肯宣言」中,歐盟就提出要在「一個新的、多極世界中把歐盟變成穩定因素和樣板」。未來中法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推動文化多樣性、促進健康權利和防治傳染病、加強法制建設領域等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
但是,近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關係的良好發展使法國產生一定的不安情緒。
善用「民間管道」 搞好外交
中法在國家利益上也出現一些矛盾。以後,中法之間的貿易順差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及人權問題,仍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摩擦。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更多著重運用「民間管道」溝通,加強公共外交。
1.根據上文,分別描述前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及薩科齊的對華態度和政策。
2.根據上文,解釋有何因素影響新任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對華政策。
3.承上題,在以上眾多因素中,你認為哪一項最能影響奧朗德的對華政策?為甚麼?
4.你在何等程度上認同「奧朗德會採取強硬的對華政策」?解釋你的答案。
5.假如你是中國國家主席,面對奧朗德成為新法國總統,你會如何調整對法政策?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重視對華關係 中國通任奧朗德外交顧問》,《香港文匯報》,2012-05-12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5/12/YO1205120015.htm
3.《分析稱奧朗德將在三大議題上對華強硬》,鳳凰網(來源:《都市快報》),2012-05-07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france2012/content-1/detail_2012_05/07/14352096_0.shtml
2.《影響奧朗德對華政策的四大因素》,中國網,2012-05-08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2-05/08/content_25326761.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