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現代中國+全球化 縱歷幾許風雨 無損中法友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7]
放大圖片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資料圖片

中法關係進程二之一

預告:「中法關係進程二之二」將於下周三(4/7)刊登。

友誼深厚

編按:法國總統奧朗德當選後,海內外媒體都對中法關係的未來發展表示高度關注。本欄會以系列形式,一連兩集,先探討中法建交的背景和進程,然後再就奧朗德當選後的中法關係發展作出分析和展望。

 中法同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兩國的接觸可追溯到13世紀中葉法國使者訪華。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鄧小平都曾在法國勤工儉學。新中國成立後,法國是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國家,這對中國打破西方封鎖起到重要作用。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與外交。出版英文學術專著《崛起中國的東亞地區政策:建構主義視角》和中文著作《北歐:這裡沒有窮人》。

兩國建交48年 關係曲折中前進

 在冷戰結束後的格局中,中法都努力謀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對美蘇的控制不滿意。上世紀60年代初期,法國和中國先後試爆原子彈,並拒絕在美、蘇、英達成《部分禁止核子試驗條約》上簽字。出於共同戰略利益的考慮,1964年,中國正式與法國建交。法國成為最早同中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

戰略利益一致 共抗美蘇

 1965年,法國總統派遣文化部長馬爾羅訪華,雙方就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以及反對美蘇霸權主義取得共識。其後,兩國的經貿關係迅速發展,文化、教育和科技交流也全面展開並蓬勃發展。

 1973年,蓬皮杜成為第一名訪華的法國總統。1975年,時任領導人鄧小平訪法。1978年,法國總理巴爾訪華。由此可見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

過橋抽板 對台售武惹華不滿

 1991年,蘇聯解體,法國不再需要借助中國來抗衡蘇聯,中法共同合作的戰略目標消失。因此,法國對中國外交中的人權因素逐漸抬頭,並開始在售台武器、人權、西藏等問題上與中國出現不協調聲音。1991年和1992年,法國先後批准該國企業向台灣出售護衛艦和戰鬥機。此舉遭到中國的強烈反應,中法關係降至建交以來的最低點。1993年,法國新任總理巴拉迪爾開始謀求兩國關係正常化。1994年,兩國發表聯合公報,法國承諾今後不再批准法國企業對台售武,並確認不與台灣建立任何官方關係和進行官方接觸。中法兩國領導人互訪,兩國關係開始正常化,並迅速得以改善。

希拉克反台公投 薩科齊接見達賴

 1997年,中法兩國領導人簽署聯合聲明,把兩國的全面夥伴關係提升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有關聯合聲明規定,建立雙方交往和磋商機制化制度,兩國設立高層熱線聯繫。2004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法國,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高調反對台灣公投,給予中國很大支持。此次訪談還促使歐盟考慮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但在2005年後的薩科齊總統時期,中法因奧運聖火傳遞等問題而發生衝突,特別是2008年12月,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會見達賴喇嘛,導致中法關係陷入僵局。中法兩國的經濟貿易、文化等交流出現阻礙,中國因此取消第十一屆中歐峰會。

不計前嫌 助法抗金融海嘯

 由於2008年金融海嘯的爆發,法國經濟面臨困境,急需中國的援助,中法關係開始回暖。2009年4月,中法兩國外交部共同發布《中法新聞公報》,決定適時舉行高層接觸與戰略對話,促進雙邊各領域的合作。2010年,胡錦濤與薩科齊進一步提出建設互信互利、成熟穩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經合步伐迅速 潛力巨大

 中法經濟具有很大的互補性。中國可為法國提供巨大的市場,法國在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上具有優勢,為中國帶來航空航太、鐵路交通、核電、汽車等領域的先進技術。

 早在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時,中法已展開經濟合作。雙方簽訂遼陽化纖廠的合作協定,為「文革」期間中國對外簽訂的最大工業合作專案。

雙邊外貿額比例皆小

 目前,中國已成為法國在亞洲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448億美元,中方順差為105億美元。儘管如此,中法貿易額僅佔中國外貿總額的1.5%,佔法國外貿總額的3.2%,比例仍小,中法貿易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

華從法引進大量高技術

 至於法國已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截至2010年底,法國在華投資項目達4,121個,合同(即合約)外資達168.6億美元,實際投資額為107.5億美元。法國在華投資的涵蓋範圍很廣,遍布電力、汽車、航空、通訊、化工、水務及醫藥等各大領域。中法之間有不少大型合作專案,如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及武漢神龍汽車等。法國一些大企業,如阿爾卡特、阿爾斯通、空中巴士及家樂福等世界著名公司,也先後進駐中國。但法國對華投資只佔中國吸收外資總量的1.02%。

 中國的對法投資取得快速發展。根據法國國際投資署(AFII)的統計,中國對法各類投資累計近15億美元,主要分布在化工、電子資訊、電訊、物流、貿易、金融、農產品加工及旅遊等領域。另外,法國還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二大技術引進來源國。截至2010年底,中國從法引進技術4,303項,合同金額達197.2億美元。

文化交流蓬勃 彼此欣賞

 中國駐法國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蒲通曾說:「中國和法國都是文化大國,兩國的交往始於文化交流。無論是從傳播文化、分享文化建設經驗的角度,還是從雙方對彼此文化欣賞的角度而言,中法文化交流都是兩國關係中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兩國已建立46對友好城市,而雙方的經常性文化交流項目每年保持在200個以上。

 中法文化交流活躍,主要體現在中國「文化周」、「文化季」、「文化年」的舉辦上。1999年,中國在法國開始舉辦「文化周」。2000年到2001年,中國在法國又舉辦「文化季」。2003年到2004年,中國在法國進一步舉辦「文化年」。

法掀漢語熱 紛建孔子學院

 此外,中法教育領域的合作發展很快。早在1921年,中國學生已遠赴法國留學。現在,每年約有一萬多名中國學生赴法留學。法國已成為中國學生的第五大留學意向國,非英語國家的第一大留學意向國。目前中國在法留學生超過3萬人。自2004年開始,中國留法學生以每年超過30%的增幅迅速增長。中法已有120多對高校及20多對中學建立校際交流關係。兩國還簽署「互相承認學歷」協定,大力加強在培訓人才方面的合作。

 2010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共同商定互辦中法「語言年」。目前中國有10萬人在各類機構學習法語,法語聯盟已在中國建立15個分支機搆,有27,000名學生。在法國,也掀起一股「漢語熱」;據統計,學習漢語的大中小學生達到48,000人。中國在法國開辦15所孔子學院,累積接收學員近9,000人。

派員互訪 聯辦博物館展覽

 中法還在文化遺產及博物館相關領域加強交流合作。2009年,中國赴法訪問的遺產保護和博物館方面的代表團有所增多。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兩次派代表團訪法,天津自然歷史博物館與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簽署合作舉辦展覽和進行人員交流,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基金會代表團在巴黎舉辦以中國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講座和展覽。目前,中法兩國的合作還從單純的互換展覽、合辦展覽,向技術交流與人員培訓合作方面深入發展。

 中法在藝術創作和文化產業領域也開展許多合作,如中央芭蕾舞團與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合作、天津京劇院演出團在法國的巡迴演出等。

 中法也加強文化的合作交流,如三聯書店參加巴黎圖書沙龍、首屆中法文學論壇在巴黎成功舉辦等,其中中法文學論壇還有望機制化,每年輪流在中法定期舉辦。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解釋法國為甚麼成為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

2. 分別說明中法經濟合作取得甚麼成效和存在甚麼問題。

3. 你認為中法文化交流具有甚麼特點?試舉3項加以討論。

4. 你認為孔子學院在中法關係上可發揮甚麼角色?試舉例加以討論。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中法經濟合作和文化合作將進一步加強」?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第十八屆中法經濟研究會舉行》,中國科技網,2012-04-06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2-04/06/content_452391.htm

2. 《2009年中法文化交流形勢概述》,文化傳通網,2011-10-28

http://www.culturalink.gov.cn/portal/pubinfo/001/20111028/6a9906733ad64848a6ec7efe6423a565.html

3. 梁凱音:《對當前中法關係陷入困境的思考》,《當代世界》,2009年第2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現代中國+全球化 縱歷幾許風雨 無損中法友誼 (2012-06-27) (圖)
概念圖:中法關係 (2012-06-27) (圖)
文化魅力:國家強弱 不只看經濟 還要重道德 (2012-06-26) (圖)
扶貧進展:內地調高貧困線 窮農料破億 (2012-06-25) (圖)
概念圖:中國扶貧進展 (2012-06-25) (圖)
規劃新猷:夜生活區 重建新元素 經濟新增點 (2012-06-20) (圖)
概念圖:夜生活區 (2012-06-20) (圖)
依法治國防貪腐 以民為本保人權 (2012-06-19) (圖)
公益政策:規範多元宗教 鼓勵善行善舉 (2012-06-18) (圖)
中國醫療透視系列二之二 醫患互信:真心為病人 糾紛化烏有 (2012-06-13) (圖)
概念圖:醫患糾紛 (2012-06-13) (圖)
醫療糾紛:求治生糾紛 內地「醫鬧」成風 (2012-06-08) (圖)
概念圖:內地「醫鬧」現象 (2012-06-08) (圖)
中國醫療透視系列二之一民康國泰:醫保原利民 落實現缺陷 (2012-05-30) (圖)
概念圖:中國醫療保險制度 (2012-05-30) (圖)
左右為難:維權NGO 打工仔叫好 官呻煩 (2012-05-28) (圖)
概念圖:勞工NGO (2012-05-28) (圖)
活化新觀:文化刷新舊城 創造無限商機? (2012-05-23) (圖)
概念圖:文化導向城市更新 (2012-05-23)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發展「體面勞動」 重人權 保就業 (2012-05-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