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田一涵 北京報道)對於國務院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多項措施,有關專家認為對促進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落實將起到積極影響,不過有關措施要三年見效,中國政府還須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加大普法宣傳、加強懲處力度。
積弊存三根源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正河對本報指出,儘管中央三令五申,但內地食品安全問題仍未很好解決,其中主要有三大根源:一是中國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民眾將經濟利益擺在第一位,甚至將錢作為唯一的奮鬥目標,出現唯利是圖、沒有商德的現象,乃不可避免;二是法律管控上有很多漏洞,導致各部門間權責不分明,出事時相互推諉;三是處罰力度不夠。現在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少則罰款幾千元,多則罰款上萬,對違法企業起不到強有力的威懾作用。
計生評核有類似措施
張正河指出,此次下發的國務院文件,將食品安全納入地方績效考核,顯示中央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也將是督促地方政府進一步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行政上與政績掛u,對地方官員有很大的震懾力,此前中國的計劃生育、科技創新等工作,都曾採取類似措施,事實證明行之有效。
張正河提出,政府還須切實做到以下三點:一要在宣傳上加大力度,使民眾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每個企業和廠家了解到觸犯食品安全法規懲處的嚴重性;二是加大道德規範建設,使商家建立職業操守,避免「他人造假,我亦可造假」的錯誤觀念;三是彌補法律漏洞,使違法者無機可乘,受害者有法可依。這樣,在三年內使內地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並非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