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防止文獻亡佚的根本性方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古代畫冊中的圖案

 在消弭社會階層隔閡的基礎上,提升全社會的人文素養,實現文化大眾化與寬容化。文化毀滅,不僅僅出現在愚昧、專制的國度,人文底蘊豐厚的發達國家同樣可能出現類似問題。例如,在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1933年5月10日,眾多學者撰寫的學術著作或文藝作品被焚毀,而參與焚書的人,大多是德國中下層的平民。這一天後來被稱為「納粹焚書日」。發生此類慘劇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德國的社會結構斷裂,文化過度精英化,導致文化的流通局限於知識精英中,大眾的文化與思想觀念未能得到有效提升,為文化專制埋下了禍根。因此,惟有普及人文知識,確立起珍惜人類文明與文化的觀念,才能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社會文化心理的寬容化是保存典籍、防止文獻亡佚的重要基礎。在保祿四世教宗時期(1555-1559),教廷基於種族偏見與天主教內的極端保守和不寬容立場,焚毀了大量猶太教經文和非拉丁語聖經的經文,同時還公佈了《禁書索引》,成批銷毀列入《禁書索引》的圖書,且《禁書索引》的書目範圍不斷擴大,造成了對人類文明的嚴重破壞。因此,啟蒙大眾心智、實現思想自由及文化寬容是保存文獻的根本和重中之重。

 歷代文獻是具有高度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財富,隨著歷史的發展,大批文獻,看似亡佚,但很有可能散落在民間。民間有能力辨識文獻的人寥寥無幾;學者雖有能力辨識文獻,但是學者與民間往往不能夠建立起常態化的溝通機制;而與民間溝通最為密切的則是官方。那麼,如今,在發掘古文獻、防止文獻亡佚的工作中,官、學、民三方的關係應當如何互動和運作以實現文獻保護的專業性、全民性與官方服務性的統一。 文:徐全

相關新聞
中國古代的亡佚文獻 (2012-07-05) (圖)
防止文獻亡佚的根本性方法 (2012-07-05) (圖)
悠悠風來 穴口聲聲 靜謐風穴寺的一米陽光 (2012-07-02) (圖)
本末倒置的怪坡 (2012-07-02) (圖)
七祖塔 (2012-07-02) (圖)
懸鐘閣 (2012-07-02) (圖)
靈動之氣 (2012-07-02) (圖)
俯瞰風穴寺 (2012-07-02) (圖)
中佛殿 (2012-07-02) (圖)
天王殿 (2012-07-02) (圖)
香港回歸書畫展揮灑中華情 (2012-07-02) (圖)
《香港美》 (2012-07-02) (圖)
關愛棄兔 情繫兔協 (2012-06-28) (圖)
陳振濂:倡「閱讀書法」 書「社會責任」 (2012-06-28) (圖)
陳振濂簡介 (2012-06-28) (圖)
篆書《吾日三省吾身》 (2012-06-28) (圖)
陝西合陽 情詩之源 沐浴浪漫 (2012-06-25) (圖)
黃河沙洲踩泥樂 (2012-06-25) (圖)
遇上最古老戲劇 (2012-06-25) (圖)
初冬洽川鳥天堂 (2012-06-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