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萬寶龍文化基金會主席兼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2012年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香港區得獎者包陪麗女士、萬寶龍國際首席執行官及萬寶龍文化基金會副主席貝陸慈(Mr. Lutz Bethge)
萬寶龍一向積極贊助文化事業,並認為個人的熱誠和樂於奉獻的精神是藝術得以健康發展的關鍵。基於這種信念,萬寶龍自1992年起,每年都舉辦萬寶龍藝術贊助人大獎頒獎典禮,嘉許及表揚為了推動文化藝術而不惜獻上個人寶貴時間、精神及金錢的傑出人士。由國際知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團挑選出12名獲獎者,每個國家的獲獎者都將得到萬寶龍限量版的藝術贊助人大獎名筆和15,000歐元,以供他們自行捐贈給自己選定的藝術項目。本年度香港區獲獎者包陪麗女士選擇了香港公共藝術作為受惠的藝術機構。
表揚推動藝術不遺餘力
逾百名社會名人、歷屆得獎者及評委、本年度受惠機構香港公共藝術的代表、香港藝術中心之代表,以及文化藝術界的朋友當晚聚首一堂,與她一同分享獲獎榮耀。在頒獎典禮上,包陪麗女士更獲萬寶龍文化基金會主席兼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以及萬寶龍國際首席執行官貝陸慈頒贈一支刻上包女士名字的2012年萬寶龍藝術贊助人系列聖若瑟二世限量系列墨水筆以祝賀她獲得「2012年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
為表揚包女士對香港芭蕾舞蹈團的貢獻,舞蹈團的首席舞蹈家金瑤及獨舞者魏巍為她演出一場特別的芭蕾舞表演,以向包女士致敬。此外,包女士對香港公共藝術的發展不遺餘力,是次頒獎典禮有幸能夠展出一些公共藝術作品,包括馮力仁的「Up on the Roof」,「Hideaway」, 「Hide and Seek」;曾建華的「The Second Seal-Every Being That Opposes Progress Should Be Food for You」;以及Putu Sutawijaya的作品「Do Not Know How To Stop」。
包陪麗女士是位專業畫家及雕塑家,作品曾在紐約、洛杉磯、東京及香港展出。她在1992年從外國返回香港,並從事與藝術有關之商業工作,並獲得多個藝術機構認同,當中她在2004年獲得香港舞蹈聯盟頒發的香港舞蹈年獎 ,亦在2006年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銅紫荊星章(BBS)。她亦曾擔任香港芭蕾舞蹈團主席十年,令舞蹈團由一個小型以及本地性質的團體,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亞洲表演團體,並經常於世界各地表演。另外,包陪麗女士自2006年以來一直擔任香港藝術中心的主席,最近更成為了該中心的名譽會長,在她的領導下,香港藝術中心發展成為富有多樣化藝術節目、展覽和表演的亞洲藝術中樞。而於2005年,她開展了「香港公共藝術計劃」,令公共藝術作品能夠於香港藝術中心以及其他的公眾地方進行展示,並致力令「公眾藝術」融入社區當中,功不可沒。此外,包陪麗女士更全力協助香港藝術中心名下包黃秀英校舍的創立。
著名人士擔任評審團
本屆國際評審委員會的香港代表由李志清擔任。今年,在12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獲獎的人士有:Chen Dong Sheng陳東升(中國)、Edouard Carmignac(法國)、Julia Stoschek(德國)、包陪麗(香港)、Renzo Piano(意大利)、Soichiro Fukutake(日本)、Chung Hee-Ja(韓國)、C粃ar Cervantes(墨西哥)、Yevgeny Mironov(俄羅斯)、Leopoldo Rod粃 Casta?(西班牙)、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Quincy Jones(美國)。
去年,適逢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二十周年,並第一次於俄羅斯頒發,大獎頒給了俄羅斯音樂家瓦列里.格吉耶夫(俄羅斯是第十二個參與國家)。同年,獲獎人還包括英國威爾士親王查理斯王子,西班牙索菲亞王妃和日本藝術家小野洋子。
萬寶龍不但是全球各種文化活動的積極贊助者,同時堅信具有熱情和奉獻精神的文化藝術個體對藝術的良性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基於這種信念,自1992年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設立開始,評審團每年都由來自多個領域的著名人士、藝術家組成,從而選出12名獲獎者。迄今為止,評委團成員包括:藝術家翠西.艾敏,男高音歌唱家杜明高,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時裝設計師菲比.菲洛和演員嘉芙蓮.丹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