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母慈子滅進退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6]     我要評論

潘國森

 夜看六十年代的港產粵語電影,男主角是個不務正業的花花公子,其父責其母,曰:「慈母多敗兒!」母反唇相稽,道:「養不教,父之過!」原來,在寶貝兒子「學壞」之後父母互相推卸責任,是香港半世紀以來的傳統習俗。

 電影中的男主角養成游手好閒的習慣,根本原因是家中有錢之過。開場的一幕其父說一個月沒有見過兒子,皆因他出門上班時兒子未起床;兒子回家時,卻輪到老爸好夢正濃。上個月一次父子會面,還是因為兒子到他公司去取零用錢云云。這位父親後來托親戚代為管教兒子,還說「易子而教」。戲當然是大團圓結局,男主角因為女主角的緣故改過自新。「易子而教」的習俗大有道理。代人家教子,就可以免除了「慈母多敗兒」的掣肘,而小孩子多一個長輩管束,未嘗不好。

 傳統醫家也不會為至親診治,這在今天西醫界亦多有這個做法,所謂「關心則亂」吧。

 由慈母多敗兒,想到「母慈子滅」,這四句字更具震撼力,實乃子平算命的術語。比如說一造木命,按五行學說水能生木,木原本喜得水生,但是水生太過卻並非美事。如果八字只得日元一點木,滿盤皆水,就叫「水泛木浮」,再行水運,就會「母慈子滅」了。

 近年來似乎一般香港小家庭已變成母教多、父教少。不怕單純的母慈,最忌當寬時執緊,當嚴時卻放鬆。最常見「子滅」的「格式」是孩子小時候鞭策過度,然後把他的學習興趣都消磨掉了,到了他自暴自棄,這時家教忽然盡撤,但求他不離家出走便是。小時候宜稍寬鬆,卻壓迫太苛,例如爸爸是醫生律師之類,要求小孩都讀名校;到了成績追不上,又不敢再給壓力,怕他自殺、怕他出走,便聽任其自由發揮。

 現時常有人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不知是誰人發明的「學說」,印象中似乎從台灣傳過來。這種謠言真是戕賊人心!不知害了幾多小孩!

 中國教育傳統講究因材施教。孔子門下有所謂四科十哲,當中冉有(子求)和仲由(子路)都長於政事,但孔子對兩個弟子卻用不同教法。有一回兩人先後問:「聞斯行諸?」這話譯成白話,大概是:「聽到一件很應該要做的事,可以實行嗎?」孔子叫冉有儘管去做,對仲由卻說:「有父兄在。」要他緩一緩、想一想。另一個門人公西華「現場目擊」夫子一題兩答,便問老師原因何在。孔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原來兩人性格不同,雖然都是「資優生」,指導的方向就南轅北轍。冉有處事不夠積極進取,所以要鼓勵他;仲由卻比較好勝,所以要稍加裁抑。這一進一退的教學法,很有陰陽消長的至理在裡面。

 今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已深入民心,但是何時當進、何時宜退,要有相當的智慧指導。若當進時反退、當退時反進,很容易「母慈子滅」。

相關新聞
體壇百年郵票 亮相本港 (圖)
體壇百年郵票珍品展 (圖)
莫斯科奧運會 (圖)
漢城奧運會郵票 (圖)
洛杉磯奧運會郵品 (圖)
德國建築風格 (圖)
當年倫敦奧運會的風貌 (圖)
莫斯科奧運會主場 (圖)
「悲鴻真跡書畫展」吸引市民駐足欣賞 (圖)
書展魔幻紀「遇見」喬治.馬汀 (圖)
書評:群像劇小說掠影 (圖)
書介:時間裡的癡人 (圖)
書介: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圖)
書介:花樂月眠 (圖)
書介:再也沒有比小說更有趣的了 (圖)
書介:破戰者(上下冊)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知青》引發的 (圖)
翠袖乾坤:追夢的年齡
跳出框框:富二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